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66节(第 5 / 7 页)
,当了一艘大轮船的军代表!”
    “哇——”办公室里听故事的众人都发出惊叹声。
    “我在那艘大轮船上跟船员学习修理机器,跟轮机员学习车机件,陪着驾驶员值班,就是想学学人家是怎么开船的,后来我还拜船长为师,跟他学当船长。”潘实在笑得眯起了眼睛,也挡不住其中的精光,“从大轮船上出师以后,部队的护航大队和渔业中队一起并入了省渔,我当上了省渔第一艘两百马力渔轮的船长,二十年间在九艘轮船上任职过!”
    潘实在的履历实在是漂亮,即便没有大学生的文凭,也无损他脑袋上熠熠的船长光环。
    宋恂盯着手里的简历,上面只罗列了对方在各个时间段的职务,并没有细数过往的成绩。
    不过,他也注意到了,潘实在虽然不是正经的大学毕业生,但是参加过大连海运学院的船长进修班,也参加了省水产厅和省渔内部组织的各种培训班。
    而且,对方目前在省渔的职位,也从侧面印证了他的专业技术能力。
    “潘船长,”宋恂琢磨了一会儿,还是问出了心底的疑惑,“您已经在省渔干到渔轮大队的副队长了,怎么会想要来我们公司呢?说实话,虽然我非常欣赏您的才能,想将您从省渔挖过来,但我们目前能给您的最好待遇,跟您在省渔的待遇其实差不多。而且我们现在的艰苦环境您也看到了……”
    他在简陋的办公室里示意了一下。
    他之前只想过从下面几个县的渔业公司,挖几个成熟的船长过来就不错了。
    着实没想到省渔的渔轮大队副队长会主动送上门来……
    一个是刚刚成立连个办公楼都没有的小公司,另一个是全省最大的渔业巨无霸,两个选择同时放在面前,有点理智的人都会选择省渔吧?
    潘实在并不在乎福利问题,他干这一行其实并不缺钱,看重的也不是物质条件。
    他盯着宋恂的眼睛问:“我在报纸上看到你们的招聘信息上说,马上就会进口国际上最先进的外海和远洋渔轮,这是真的吧?”
    “是真的,打造全省最大的商品鱼渔业基地,组建远洋船队,是我们海浦地区未来三年的首要任务。地区领导为了组建船队,曾多次与上级部门沟通。现在上级已经批准海浦地区用外汇贷款和补偿贸易的方式从日本进口渔轮。而我们这家新公司就是来实际操作这件事的。咱们花了这么大的代价,买回来的船一定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
    潘实在点点头。
    他看到报纸以后,也找人多方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