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66节(第 4 / 7 页)
毕业生,可不可以来报名?”
    其实,宋恂对于大学毕业生这一条并不怎么介意,这年头有工作经验,又是正经大学毕业的船长,早就已经是各单位的佼佼者了。
    他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单位的培养,所以,大多数成熟的船长是不会轻易离开原单位的。
    宋恂暂时绕过了学历问题,详细询问了潘船长的从业经历。
    潘实在参加过抗战,曾是一名侦察兵。
    不过一次战役中,他的手臂被子弹击穿,因伤致残,只好从野战军调往护航大队,负责民船护航和边防稽查工作。
    “我从小在渔村长大,十来岁就给人当小长工,一天书都没读过,还是在部队的扫盲班里勉强学会了几个字。”潘实在回忆着往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说,“从野战军退下来以后,我大字不识几个,又没有一技之长,不知道还能干什么。刚胜利那会儿,咱们国内没什么技术人员,拖轮渔船之类的都缺驾驶员,而且就算有驾驶员,也都是半吊子。渔船经常发生意外事故,在海里翻船,我们护航队就是负责打捞他们的。遇见这样的事情多了,我就觉得可以想办法去学习开船的技术,便跟护航大队的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思想变化。”
    办公室里的几个年轻人都围过来,听潘实在讲述他的成长经历。
    孙翊忍不住问:“领导同意让您去学技术了嘛?”
    “同意了。”潘实在笑着点点头,又摇头道,“不过,学技术就是学吃饭的手艺,不是那么好学的。当时正好有个250马力的渡轮被归入了航务局,领导把我弄到了那个渡轮上学技工。三十年前,咱们国家真正懂航海技术的人并不多,那个渡轮上的轮机长是个外国人,技术好,经验丰富,就是有点小气,不肯将自己的技术教给咱们。我那会儿年纪小,脾气还犟,他越是掖着藏着,我越要学。为了学技术,我给他买了不少烟酒和大肉,每次请客以后,他就能教我一点,所以此前攒下的工资一分没能留下,全都搭了进去。”
    “那您学会了没有啊?”
    魏紫笑道:“这不是废话嘛,没学会怎么能当得上船长?”
    潘实在有些得意地笑了笑:“学会了!外国人心思多,总想找点消遣,寻点乐子,所以船一靠岸,这个轮机长就要到岸上去玩。我就趁着他不在的功夫,在机舱里钻研,平时他不让我动的那些东西,我全都要亲手摸一摸,还偷偷把主机拆开来又装回去过。不出一年我就当上了二车!后来,正因为我比别人多了一个技术特长,所以部队派我去了国有企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