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 3 / 5 页)
二十几个诸侯国,老祖宗都混得风生水起,改氏之后,无一例外,没过几年,那些诸侯国都被灭了。
上一个待的诸侯国是宋国,先祖还以为,好歹是个春秋五霸,应该可以安居乐业了吧?
万万没想到,三年后,在公元前318年,宋国内部发生卿大夫夺权,戴偃称王,戴氏代宋。
身为宋国高层士官的先祖,赶紧收拾行李跑路,其实是被驱逐出境。
他们又来到了赵国,此时早已三家分晋,只是家族不再荣耀。
凭借着在宋国学来的经商技巧,日子倒也过得不算艰难。
然而,到了宋坤这一代,还没来得及改氏,就骤然沦落。
他的父亲宋涚在回家的途中,被赵军强征入伍,连家人最后一面都没得见,最终成为被坑杀的四十五万赵军一员。
战后发放抚恤金,他的母亲为了不牵累子女,连夜扛着全家家当,去追逐真正的爱情。
留下三子一女在家中干瞪眼。
大哥宋乾艰难的拉扯着弟弟妹妹长大,两年前参军,不出意外的话,出意外了,死在邯郸保卫战,连最后一面都见不到,只回来了一盆灰。
结果抚恤金一毛没得,你麻痹的赵国!
身为次长兄的宋坤,只能担负起抚养弟弟妹妹的大任。
每日,上午耕种打猎,下午挑粪浇灌,偶尔会带着嫂子和妹妹在家编织的衣裳带去邯郸城卖。
他负责种田,弟弟则是照料桑树林,妹妹采桑养蚕。
所谓勤劳致富,一家人的生活,也还算过得富足。
其实家里早已有闲钱在邯郸城内购置一套宅院,只是宋坤不允许。
之所以选择在偏僻的山里生活,是因为他不想再重蹈覆辙。
如今秦赵两国战争频发,赵军已经丧心病狂了,到处抓人当壮丁。
而赵国的法制运作,并不像秦国那般严谨,举个例子,户籍制度。
其实在商代就有相关的户籍管理,那时叫“登人”,后来武王伐纣,觉得这玩意好使,便延续下来,战国时期被各国沿用。
赵国的“登人”核验,很散漫,不如秦国那般严厉,宋坤发现,是个人都能进出邯郸城,极其松懈。
因此,他每次被邯郸城卫盘查的时候,都会挤出眼泪告诉对方,
上一个待的诸侯国是宋国,先祖还以为,好歹是个春秋五霸,应该可以安居乐业了吧?
万万没想到,三年后,在公元前318年,宋国内部发生卿大夫夺权,戴偃称王,戴氏代宋。
身为宋国高层士官的先祖,赶紧收拾行李跑路,其实是被驱逐出境。
他们又来到了赵国,此时早已三家分晋,只是家族不再荣耀。
凭借着在宋国学来的经商技巧,日子倒也过得不算艰难。
然而,到了宋坤这一代,还没来得及改氏,就骤然沦落。
他的父亲宋涚在回家的途中,被赵军强征入伍,连家人最后一面都没得见,最终成为被坑杀的四十五万赵军一员。
战后发放抚恤金,他的母亲为了不牵累子女,连夜扛着全家家当,去追逐真正的爱情。
留下三子一女在家中干瞪眼。
大哥宋乾艰难的拉扯着弟弟妹妹长大,两年前参军,不出意外的话,出意外了,死在邯郸保卫战,连最后一面都见不到,只回来了一盆灰。
结果抚恤金一毛没得,你麻痹的赵国!
身为次长兄的宋坤,只能担负起抚养弟弟妹妹的大任。
每日,上午耕种打猎,下午挑粪浇灌,偶尔会带着嫂子和妹妹在家编织的衣裳带去邯郸城卖。
他负责种田,弟弟则是照料桑树林,妹妹采桑养蚕。
所谓勤劳致富,一家人的生活,也还算过得富足。
其实家里早已有闲钱在邯郸城内购置一套宅院,只是宋坤不允许。
之所以选择在偏僻的山里生活,是因为他不想再重蹈覆辙。
如今秦赵两国战争频发,赵军已经丧心病狂了,到处抓人当壮丁。
而赵国的法制运作,并不像秦国那般严谨,举个例子,户籍制度。
其实在商代就有相关的户籍管理,那时叫“登人”,后来武王伐纣,觉得这玩意好使,便延续下来,战国时期被各国沿用。
赵国的“登人”核验,很散漫,不如秦国那般严厉,宋坤发现,是个人都能进出邯郸城,极其松懈。
因此,他每次被邯郸城卫盘查的时候,都会挤出眼泪告诉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