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宋 第236节(第 4 / 5 页)
起来,总体价格大于大工坊群,但见效慢,时间长,唯一的优点就是花钱少,穷山恶水才选这个。
    言语里,他自然少不了炫耀大宋物资丰富,在建设大工坊后得到的巨大收益,又提起小工坊是那些小州小县没钱的下下之选,尤其是各种税收数据,他是张口就来,把两种建设方式的区别说得天下地下。
    但他闭口不谈的是市场、成本问题,也没说建设资金长期投入难以回本的问题。
    反正等越国主听完之后,只觉得要建就该建大的,廉州不过是一州之地,他们南越国有十四州,怎么也比一州之地强啊,他觉得完全可以对标大宋最富庶的蜀中,按蜀中的标准来!
    大宋士子们听了之后,心中冷笑,蜀中之地是什么地方,大宋税收前五十的城市,蜀中就占了十四个!就算如此,当年的建设是几乎掏空了大户们一半家底,你们这交趾一地还想和蜀中比?
    心里虽然不屑,但众人还是纷纷赞叹了国主的雄心,并且给出了各自的要求。
    他们建立工坊最重要的就是选址,地选好了,后边的事情是事半功倍,所以,南越的山川水文资料,你们得都给我们。
    还有,我们要知道你们能承受多大的资金流来建设,你们的国库收入我们也要看,还有,做这事需要信得过的人,你们得有足够的工匠让我们来挑选……
    一番奏对过后,南越国国主决定大力支持胡铨的计划,原本对他们颐指气使的李元河成为他们的联络人,负责处理他们的所有要求,不赐了行走腰牌,大宋士子将来还有什么需要,李元河如果处理不了,可以持这牌直接入宫,找国主本人处理。
    不得不说,这位国主还是有一些气魄的,如果是个南越国本地人,被如此信任地委以重任,说不得便会直接被其收服,成为国主的忠臣。
    可惜胡铨等人不是什么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他们在大宋有着无限前程,将来出将入相也不是不可能,那管的土地,而比这南越国大多了。
    别的不说,胡铨自觉当相知州什么的毫无难度——以他的才学,考个进士轻轻松松,哪怕不用什么功劳,三年一换,也能在五十岁前当上知州。
    于是,这场会见双方都很满意,尤其是南越国的诸臣,都觉得会有一个天大的机会摆在眼前。
    胡铨等人则得到了相对的自由,他们可以查阅南越国的机密资料,调动国内的部分物资和人力,不止如此,很多的朝臣还想用自家女儿与他们联姻,被他们一一拒绝了。
    开什么玩笑,取了南越国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