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宋 第236节(第 3 / 5 页)
越国可以随便建,那才有鬼了。
    尤其是前期工程投进去,后期跟不上,那种工程被官家称为烂尾工程,每年神霄院都是有固定指标的,不能建设超过多少个烂尾工坊……
    但是在这里,这些人懂么?
    他们甚至已经开始讨论,要如何找南越国王要钱,要来的钱又要如何分了。
    “他不是成天说自己是千古一帝么,一帝怎么能没个奇景奇物相配呢?咱也不让他建长城,我早就想做大炉了,正好试试!”
    “新炉子来个五丈高的怎么样?”
    “这要是出个事故废一个,乐子可就大了!”
    “看乐子不就是要大一点么?”
    “就是,官家说大工程项目都要用血肉来堆积经验,让咱们一步步来,这不是有现成的么?”
    “还有我的器械工坊!多培养几个打磨工,将来说不定还能带走!”
    “但总要有个时间吧,官家会来救咱们的,各自规划好进度!”
    “就是,以现在的消息速度,最多一年半年,官家便能把咱们找回去,这种单独玩项目的机会不多,大家抓紧时间!”
    “有道理!”
    “唉,居然有点想让官家慢一点找到咱们……”
    第323章 尽得真传
    胡铨等人商量好了计划之后, 便一起去见了李元河,表示愿意答应他,而条件只有一个, 就是办好工坊后, 必须放他们回去。
    这点不是什么问题,李元河满口答应,在他看来,以后的事情谁说的清呢?当务之急, 还是要建立工坊,让君上看到自己的能力,至于这些大宋士子, 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翻不了天。
    于是,在李元河的引荐下,众人又去面见了越国国主, 这次他们没有再讨论儒家之法,而是一番大论, 谈起了工业存在对国家的意义、对民生影响。
    这些都是大宋报纸常常讨论的议题,各士子们都能说出个十四五六, 更别说画大饼是乙方的天然技能,越国国主与李元河哪听过这些高论,一时如听天籁, 眼里心里,全是雄心壮志。
    胡铨做为临时队长,更是从越国的山川水土分析, 来了一套富国强兵之道——这其中很多都是生搬硬套他写给廉州发展纲要, 但没关系, 一时半会,这些人也听不出哪里是坑哪里是沟。
    尤其是胡铨还欲擒故纵,说起大工坊的相互配合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但建造缓慢,需要大恒心大毅力,一次建设,百年享受;而小工坊的容易建设但一个个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