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帝国(二十四)(第 3 / 4 页)
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曹冲用伊挚、傅说、管仲、萧何曹参韩信等人的例子来反驳荀衍的话。
德行有损的人真的不能当官?
恐怕不是这样吧。
上面几个人的例子,按照现在来说,都是德行有损的,但是他们当官了之后如何?
管仲,千古名相,萧何曹参,汉之功臣
德行有损,如何不能当官?
荀衍没想到曹冲居然如此巧舌能辩,一时间有些噎住了,但他的话马上说了出来。
“管仲萧何曹参韩信陈平,乃无德之人中的极少数,若殿下因为这极少数的人便招进来了无数侵害百姓的官员,这是否有违殿下的初衷?”
荀衍话风一变,将管仲的人变成少数人,而大多数人是他说的那般。
果然
文人都生得一张好嘴。
曹操的招贤令为何受到世家嫉恨,曹冲的科举制为何受到世家嫉恨。
原因很简单。
曹操,是旷世的枭杰。他在汉末如果想要取得刘氏的皇位而代之,必先摧破曹老板的大敌士大夫阶级精神上的堡垒,也就是汉代传统的儒家思想,然后才能够成功……
东汉外廷的主要士大夫,大多出身于儒家大族……
他们修身治家的道德方法也会用来适用于治国平天下,而这样的道德方法皆出自儒家的教义……
但凡士大夫一身的出处穷达,他们的所言所行都不敢越过这个范围,或者违反这个标准。
这个范围即是家族乡里,这个标准即是仁孝廉让。以这个范围标准为本为体。推广到治民治军,为末为用。
总而言之,本末必兼备,体用必合一。
曹老板的招贤令,大概意思是认为有德者未必有才,有才的人可能背负不仁不孝贪诈的污名,直接宣示世家大族从一开始所遵奉的金科玉律已经完全破产了。
因为这个原因,东汉士人夫儒家体用一致和周孔道德的堡垒根本没有办法坚守了,而他们安身立命的东西,也完全失去根据了。
曹老板的招贤令,让原本紧绷的社会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放和自由。
也打断了士大夫对官员的垄断以及党派形成的土壤与基础。
而曹冲的招贤令,更是对原本便千疮百孔的察举制给予最后一击。
这也是世家上前来与曹冲对
曹冲用伊挚、傅说、管仲、萧何曹参韩信等人的例子来反驳荀衍的话。
德行有损的人真的不能当官?
恐怕不是这样吧。
上面几个人的例子,按照现在来说,都是德行有损的,但是他们当官了之后如何?
管仲,千古名相,萧何曹参,汉之功臣
德行有损,如何不能当官?
荀衍没想到曹冲居然如此巧舌能辩,一时间有些噎住了,但他的话马上说了出来。
“管仲萧何曹参韩信陈平,乃无德之人中的极少数,若殿下因为这极少数的人便招进来了无数侵害百姓的官员,这是否有违殿下的初衷?”
荀衍话风一变,将管仲的人变成少数人,而大多数人是他说的那般。
果然
文人都生得一张好嘴。
曹操的招贤令为何受到世家嫉恨,曹冲的科举制为何受到世家嫉恨。
原因很简单。
曹操,是旷世的枭杰。他在汉末如果想要取得刘氏的皇位而代之,必先摧破曹老板的大敌士大夫阶级精神上的堡垒,也就是汉代传统的儒家思想,然后才能够成功……
东汉外廷的主要士大夫,大多出身于儒家大族……
他们修身治家的道德方法也会用来适用于治国平天下,而这样的道德方法皆出自儒家的教义……
但凡士大夫一身的出处穷达,他们的所言所行都不敢越过这个范围,或者违反这个标准。
这个范围即是家族乡里,这个标准即是仁孝廉让。以这个范围标准为本为体。推广到治民治军,为末为用。
总而言之,本末必兼备,体用必合一。
曹老板的招贤令,大概意思是认为有德者未必有才,有才的人可能背负不仁不孝贪诈的污名,直接宣示世家大族从一开始所遵奉的金科玉律已经完全破产了。
因为这个原因,东汉士人夫儒家体用一致和周孔道德的堡垒根本没有办法坚守了,而他们安身立命的东西,也完全失去根据了。
曹老板的招贤令,让原本紧绷的社会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放和自由。
也打断了士大夫对官员的垄断以及党派形成的土壤与基础。
而曹冲的招贤令,更是对原本便千疮百孔的察举制给予最后一击。
这也是世家上前来与曹冲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