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二桃杀三士(第 3 / 3 页)
。”
    真的是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而且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沈三问是服的,反正他读史只是当读故事,从并没有想这么多。所以,要不自己还是吃软饭吧,这些事情自己好像分析不来,也真的做不来。
    地位不同,观察点也不一样,公主显然是带入齐景公来思考和观察晏子的。
    自比诸葛亮,这份勇气也难得。
    沈三问很想问公主若处于景公地步,该如何行事?
    可能是心有灵犀,公主直接说了。
    “景公虽然大权不在,名声不显,却不应该自暴自弃,沉迷玩乐,将家国社稷拱手让人。
    田成子杀齐君而盗其国,庄子嘲讽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春秋时期,礼乐尚未如此崩溃。民众愚昧、崇拜国君,感恩国主世代治理,景公将晏子之行公布天下、振臂一呼,未必不能使晏子声名受损,处处难为,只要有一线生机,便能海阔天空。”
    怪不得史书上说太平公主能谋善断,与武则天类似,确实如此。只是为政艰难,其中多少辛酸这个天之娇女此刻应当不能体会。
    “景公苟且偷生,尚能为君,如若失败,必然身首异处,家国顷刻易主,舍生取义,弊大于利啊?”
    公主轻轻一笑,“虽为君,奴才尚且不如,如此生不如死。”
    她竟是如此骄傲!
    她的骄傲,她的坚持,她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日后将会如何?
    性格果然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这一刻沈三问也懂了,公主日后登上历史舞台是必然的。
    这份自信与才情,这种地位,红妆时代女子当政的大好时机,她怎会错过?
    谢谢五爷的票,谢谢蓝衣笙儿的票,谢谢第5小秋的票,谢谢出来扎刀333的票,谢谢千年后的黄昏的票,谢谢柯小鱼的票,你们的评论我都看到了,点赞了。(回复第5小秋,不会断更和太监的,只是码字慢而已。捂脸哭)以前看文觉得那些作者很矫情,整天说码字多难,说自己多幸苦,直到自己来写,发现真的。。。有想法跟写出来差了好远,半天只能码一章,还词穷,还不如他们。。。。努力二更ing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