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78节(第 5 / 5 页)

    于是,小哥俩就这样各自展示了自己的特长,误打误撞地蒙混了过去。
    当项小羽带着儿子们从广电大楼里走出来的时候,背包里多了一份后天要试录的故事稿。
    这两个小文盲不识字,得多给他们一些准备时间。
    延安一蹦一跳地走下台阶,兴冲冲地问:“妈妈,我们讲故事到底能有多少钱呀?够买电视机不?”
    项小羽敷衍道:“够了够了,我已经跟爸爸说了,让他出国的时候,帮你们买一台电视机回来。你俩到时候把钱给爸爸就行了。”
    双胞胎一阵激动,忙问:“那爸爸啥时候能出国?”
    “快了。”
    *
    被双胞胎惦记的老父亲,此时已经踏出国门,站在了日本的土地上。
    与他同行的,还有一支人数多达五十人的船长船员队伍。
    其实对于是否要派这么多人去日本培训,公司内部是有分歧的。
    两个多月前,他们刚跟日方签了培训合同的时候,就已经送了三十人去日本培训了,加上这次的五十人,全公司八十多人的飞机票钱可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然而,与他们每年要还的将近四十万美元的贷款利息相比,这些飞机票钱便只是毛毛雨了。
    早一天让渔轮正式出海打渔赚钱,就可以早一天还上贷款。
    何况按照合同约定,我方船员去日本培训的费用是与他们的工资相互抵消的,并不需要海浦多花一分钱。
    如果条件允许,宋恂还想送更多的船员去日本的渔轮上进行培训呢。
    “之前来的那三十人也不知道学习得怎么样了,这次返航可就全靠他们了。”程远站在窗边,向不远处的海面上眺望。
    宋恂笑道:“有潘实在带队,肯定没问题。等咱们的三对新渔轮正式从日本离港,至少还需要半个月。到时候第一批人员的培训时长,前后加起来也有三个月了。再说,返航的时候,日本的技术专家也会随船一起走,也算是给这次航行加了一道保险。”
    “咱们两个公司要是能早点合并,我上次就能跟着老潘一起出发了,真是白白耽搁两个多月。”程远遗憾摇头。
    与日方正式签订了购买渔轮的协议后,地委终于决定将水产供销公司归入渔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