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78节(第 4 / 5 页)

    当即就让她带着孩子来试试音。
    然而,见面以后,还没等双胞胎开口,徐薇就直接摇头了。
    “不行不行,你家这两个孩子也太小了!连小学都没上吧?”
    项小羽笑了笑,尽量将五岁娃的年纪往大了说,“六岁,快上小学了。”
    “那是真的不行。”徐薇再次摇头,“这么小的孩子,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读稿子呢?我们这次要招的小主持人都是三年级以上的,十岁左右的小朋友。”
    吉安努力为自己争取工作机会,插言说:“阿姨,我们不用读稿子,都可以背下来!”
    延安也赶紧点头附和:“对的对的,我们经常给小朋友讲故事的,从来不看稿子!”
    关键是即便看了,他俩也不认识几个字。
    延安当场就站在几个阿姨跟前,声情并茂地讲了一段《半夜鸡叫》的故事内容。
    他讲故事很有自己的个人特色,每个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都有所不同,就连大公鸡打鸣的声音,也能模仿得惟妙惟肖。
    办公室里几个女同志立马就被这个小胖子俘获了!
    见他学大公鸡打鸣的时候,脖子还向上抻着,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
    延安对自己讲故事的效果挺满意,得意地瞧了哥哥一眼。
    项小羽笑着解释:“这两个孩子从一岁多就会看幼儿图画书了,两岁就开始收听《小喇叭》的节目,会讲的故事特别多。而且他们记东西很快的,听一两遍,基本上就能记个八九不离十了。对于感兴趣的故事,记得尤其快。”
    徐薇闻言生出些兴趣,便想当场考考这两个孩子。
    她拿起桌上新收集到的一个小故事,用尽量慢的语速,给小哥俩读了一遍。
    双胞胎听得津津有味。
    等到徐薇停下来,让他们重复一遍的时候,吉安义不容辞地挑起了重任。
    当着众人的面,他又重新讲了一遍刚刚听到的小故事。
    虽然不是逐字逐句还原原文的,但是大致的意思差不多,能达到七八成的准确率。
    徐薇觉得让他再听几遍的话,兴许还真能完全记下来。
    只不过,这个孩子讲故事就只是单纯的讲故事,并不会像刚刚的弟弟那样声情并茂,眉飞色舞。
    徐薇理所当然地以为,双胞胎就应该是一样的,吉安之所以风格不同,主要是这个故事是他们第一次听,能完整复述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不能再强求孩子带感情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