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56节(第 2 / 5 页)
么有这个想法的?那是集体财产,哪能随便给个人使用?”
    “报纸上不是说,解放思想,大干特干嘛!有个什么村把土地都给分了,人家都敢分地,我们分一分船怎么了?”项英雄自有他的道理。
    “人家那是包干到户,不是分地,跟你们这个分船也是两个性质的。”苗利民下意识反驳。
    “我一开始也觉得这样不行,但是村里有个知青说,他老家那边好几个县都搞生产责任制了。我也没太听懂,反正那意思好像就是不搞平均主义了,按照产量记工。”
    宋恂想了想说:“现在有的地方确实开始搞责任制和包干到户了,但是,爹,咱们这个渔船你打算怎么包干到户?一条机帆船上需要6-8名渔民,谁家也不可能有这么多壮劳力。”
    “我们就分组嘛,还是原来船上固定的那些人,一起承包一条船。每条船每年规定上交固定的渔获,完成指标的不奖不罚,没完成指标的可以罚全年指标的10%,超额完成指标的,可以奖励超额部分的20-25%。”
    苗利民问:“那你们同一条船上的人怎么分?有船老大,有船副,还有拉网的,大家分工不同,出的力和获得的工分肯定也不一样。”
    “哎,那些事可以内部进行协调,我这次来就是想问问这种办法可不可行?”
    项英雄本来也是想看看风向,等一等再说的。
    可是他家老婆子的生意越做越大了。
    最近对海鱼的需求量陡增,用舢板零星打上来的那些鱼根本就不够她和老大媳妇用的。
    可是机帆船队打上来的海鱼,都是有数的,偶尔给大家分个一两条还行,多了根本供不起。
    自打过年前去参加了一回年货大集,赚回来八十多块钱,苗玉兰这心里总跟猫抓似的痒痒。
    没事就跟牛雪梅在家做烤鱼片等一应海鲜零食。
    过完年以后,上面的政策又进一步放开了。
    南湾县委在团结公社和胜利公社之间开办了一个农村大集。
    农历每月逢三、六、九,全县的人都可以去赶集,特别热闹。
    每逢赶集日,苗玉兰婆媳就带上自家的鸡蛋鸭蛋青菜和海鲜零食,骑着三轮车去大集上售卖。
    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赚一百来块。
    连项英雄听到这个数目以后,都张大了嘴巴。
    他们队里年景好的时候,一个工日也才值一块五,他媳妇一天赚的相当于他们累死累活干两个多月的。
    那些商品中,数烤鱼片和墨鱼仔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