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姐姐重生了[八零] 第183节(第 5 / 7 页)
洪江他们派去日本学习,你看怎么样?”
    庞勇想到自己回来时听钟小琴说起新厂的情况,就明白了叶蔓的意图:“也好,不然这生产设备买回来了,咱们不会用,或者说用得不好,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让他们去海外系统地学习这方面的经验,以后就不会有这些毛病了。”
    叶蔓颔首道:“没错,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有个原因,咱们总不能一直向海外购买生产线吧?别人也不可能将核心技术卖给咱们,朱洪江他们都是大学生,知识储备不错,我想让他们去学学,回来后,咱们试试能不能自己造生产线。”
    “自个儿造?”庞勇吃惊地看着叶蔓。
    叶蔓认真点头:“对啊,要想不被别人卡住脖子,只有自己造这条路。兴许现在会花很多的钱,但从长远来看,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如今,关于技术这块,社会上有一种思潮,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直接购买或租赁国外的生产线、设备,短期来看,效益是最高的,买设备和租赁前期的投入肯定比研发生产便宜,而且能马上投入生产,产生经济效益。而自己研发制造设备,突破技术难关,在这中间,肯定要走不少弯路,还不一定能见成效。
    但从长远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工业想要发展,就必须提高研发能力,突破西方的技术封锁,否则只能成为原材料基地和廉价劳动力工厂,处于全球社会分工中的最底层,干最脏最累的活,拿最少的一部分钱。
    西方发达经济体为什么能维持那么高的社会福利,人民每周只用工作四五天,早早下班喝咖啡运动健身享受生活,那是因为他们拿走了国际分工中最丰厚的那一块蛋糕。
    我们想要站起来,想要不挨宰,想要从全球化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还得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
    后世有无数的经验证明了这点,当我们没有技术,只能从国外采购进口某个设备或零配件时,价格往往高昂,而且后续的维护等费用也不低,可一旦国内某个企业突破了该项核心技术,能够大规模国产后,价格就会迅速降下来。进口几万,国产化后几百上千块就能搞定。不光在工业上是如此,在医用器材等方面也如此。
    因此,哪怕很难,需要长期投入不少资金,叶蔓也想去试试。她何其有幸,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总要做点什么,才不会留下遗憾。
    庞勇不是很懂这个,但他一向听叶蔓的:“既然你这么说,那咱们就试试。朱洪江那边是你跟他们谈,还是让我去?”
    叶蔓说:“我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