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 第377节(第 2 / 5 页)
义的秉性。
    满保是觉罗氏,法海是外戚,高其倬是降清的汉臣之后,他们仨本来都是百姓口中的“奸臣”。现在三人的一番“愣头青”行为,竟然让这三个群体的名声好了不少。
    以前举子们之间都泾渭分明,从科举时就能看出满汉隔阂。这次居然大家一起和乐融融,仿佛有了同榜成了一整个群体的势头。
    胤礽惊讶极了。这真是意外之喜啊。
    其实他已经把真相禀明了康熙,这三人什么都不做,也不可能丢掉会试资格。
    他只是吓唬一下这三个人,给这三个未来重臣一个教训,提前锻炼一下他们的能力,顺带给弟弟们找一个“实习”机会。同时,他用这件事转移大臣们的视线,让大臣们不在翰林大学和官员再教育的事上给康熙和他当杠精。
    哪知道,人算不如天算,这一场闹剧,居然消除了这一榜举子们部分因为身份而来的隔阂,让他们彼此少了许多误会,将来可能就会少许多因为误会而起的争斗。
    胤礽不担心他们因为关系好,就从同榜成为“同党”。
    他有十几个兄弟,没有什么党能比得过皇子党。
    康熙三十三年会试和殿试依次结束。
    佟·法海,觉罗·满保,高其倬同列二甲中末位,赐进士出身。
    他们虽只是二甲,声望比一甲三人更加显赫,俨然成为同榜进士的领头羊。
    第224章
    胤礽看了这三人的殿试卷子,叹了一口气。
    高其倬先不提,法海和满保的卷子就算不能名列一甲,也能进入二甲前列。
    但康熙时定下了一个规矩,就是“满不点元,汉不选妃”。
    “汉不选妃”即汉人不能进宫。能进入皇帝后宫的除了蒙古人,就只有满汉蒙军旗和包衣。
    所以一般说顺治之后的“汉妃”,其实就是汉军旗和汉包衣。
    当然,如果皇帝真看上了某个汉女,也简单。从康熙时,江南官员就向宫里输送会唱戏的小女孩小男孩。乾隆时他和他的圣皇太后特别爱听戏,在宫中养着几十上百个小伶人。著名的漱芳斋,就是给那些小伶人住的地方。
    这时候,只要把这些小伶人罚入包衣就成,便算是旗人了。
    朝中也有许多汉人官员受了罪罚进入包衣,之后立了功再出旗为民。
    “汉不选妃”,哪是如此不便之事。
    但“满不点元”就很严格了。
    这个措施其实是给顺治擦屁股。
    顺治时为了扶持满人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