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第535节(第 3 / 4 页)

    他在日本看到过这样的画面,曾经挥金如土的日本人如今没了收入,还背负着巨额的房贷,他们有的跳楼自杀,有的则是沦落到街边。
    那让元海明从骨子里产生畏惧。
    金融收割时固然狠心无情,然而当时代的大山倒下,落在每个人头顶时,他不是铁石心肠的人。
    更不想,这样的苦难落在自己的同胞身上。
    “国内在进行了人口普查,结果还没出来,不过我估摸着东北这边的人口不会过亿。”
    国营企业多,这意味着计划生育抓得严,三口之家更多一些。
    偌大的东三省,人口不到一亿。
    占据全国总人口的十一分之一不到。
    而到九十年代末,每年都会有上百万的人口失去工作。
    如今才九十年代初,距离下岗还有些年头。
    但东三省国企的苗头可不是一天两天。
    对国企改革的抵触也不是一星半点。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南雁面前的难题。
    她需要尽快的做出决策,更需要让这个决策,从辽到黑与吉。
    “我尽可能安排。”南雁苦笑,“作为将军,取得战争胜利的同时尽可能的保全战士的性命,是他的人道主义。”
    她也要这样的人道主义。
    元海明没有在这边久留,他还有自己的生活。
    只是人不管在国内国外,都会关注那边的消息。
    听说高书记亲自动手,拿几个小国企开刀,清查账务和财税情况,整理吃空饷及冗余干部,倒是惊得整个辽省“人人自危”。
    当然也不免有小报说这位高书记没少遭遇车祸之类的,甚至还出现了枪..击,亏得身边的秘书见机快。
    为此整个省内还开展了禁枪活动,次年在其余两省展开。
    元海明倒是知道那两个秘书,听说是部队出身,身手非常好。
    小报上还说,高书记去首都做工作汇报的时候,还跟中央的领导吵了一架,有没有吵架不知道,但她的确是拿到了一些政策上的优惠以及几个工程项目。
    那工程项目似乎是半导体产业相关。
    也对,这人过去十多年都搞半导体,对国内的半导体没人比她熟悉。
    如今的电子工业部部长,还是她一手提拔的呢。
    给老领导个面子,分几个项目过去也不奇怪。
    只不过还有个电池相关的工厂,据说规模十分之大,那就是元海明所不知晓的了。
    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