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第535节(第 2 / 4 页)
将国营转变为私有财产。
    “但是东北这边,效果并不太好。”
    “是啊,老工业基地嘛,比较硬气。”南雁说出这个词的时候,带着微微的嘲弄,“中央安排我来,自然是啃硬骨头。”
    硬气是好事,但与改革相悖的硬气,或许是动了别人家的蛋糕吧。
    元海明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叹了口气,“您可真是乐观主义,对了老师呢?”
    “去工厂做调研了。”南雁拿了一罐饮料给他,“晚上才能回来。”
    元海明又是叹了口气,“您还能回去吗?”
    “没出差错的话,大概得把这一个任期干完,这要是出了差错的话,大概也回不去了。”南雁笑了笑,“怎么,元老板有什么指教?”
    “您可别寒碜我了,指教谈不上,不过我在想东北这边想要发展,缺的是什么。”
    “老工业基地架构完善基础道路建设也还行,但产能落后需要转型升级。”南雁来这边三个月,对这里的情况也算摸得透彻,“国企机构臃肿,作业效率低下冗工冗员尾大不掉。想要转型升级得先处理好这些冗余的工人干部。”
    工人。
    干部。
    元海明眼皮一跳,“干部也要处理?”
    “多余的都要处理,至于怎么个处理法。”南雁笑了笑,没再继续这个话题,“你来就是为了看望贺兰山?”
    “是啊,回国后可不得看看老师嘛。”
    元海明不再是当年那个火车上满嘴跑火车的混混小青年,他现在西装革履,不说派头十足,与过去也恍若两人。
    “空手来,不合适吧?”
    南雁的话让元海明忍不住笑了起来,“可不是嘛,但我又怕您嫌弃我拿东西。”
    “那得看,是什么东西。”
    这位在日本生活多年的金融从业者带来的是南雁最需要的东西——
    资金。
    “老师当初交给我的钱。”
    他又拿出了一个信封,“这是我这些年来赚的钱,不算多,但多少也是我一份心意。”
    在此之前,元海明没打算拿出自己那份。
    不过他看着南雁,不知怎么就想起了他们在火车上的初识。
    当时元海明一无所有,甚至还欠了钱,尚且能有今天。
    如今的元海明有那么多钱,更有别人抢都抢不走的学识、智慧与经验,还怕日后没钱饿肚子?
    “这些钱用来搞那些产业升级不知道够不够用,不过能不能别让工人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