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九节(第 5 / 8 页)
最近已经决定重正经义,简省章句了。”
    “这说明什么?”徐荣停了一下,继续说道,
    “说明新经也好,今古文经学也好,它们将互相依存,互相融合,互相进步,谁都不会认输,谁也不会消失。”
    “如今官学是新经,私学是今古文经学。官学和私学都在发展,大汉的儒生会越来越多。那么,问题就来了……”杨彪、荀攸和陈群已经明白试经制度的作用了。
    他们连连点头,对徐荣的话深表同感。
    “按照九品中正制,朝廷取士,很显然是以研习官学的儒生为主。”徐荣说道,
    “从本朝几百年的选拔历史来看,儒生要想入仕,必须研习今文经学。过去研习古文经学的儒生们为了入仕,住往兼学两家之经,由此可见这种选拔制度有弊端,有很严重的弊端。长此发展下去,有多少儒生还会研习今古文两派经学?这种选拔制度不但不利于今古文经学的发展,也不利于新经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朝廷选拔人才,对社稷的长治久安也非常不利。”
    “如何解决这种弊端呢?”徐荣拍了拍案几上的那卷文卷,
    “从目前来看,就是采用试经选拔制度。”
    “儒生们研习经学,最终目的是为了入仕,是为了学有所用一展抱负,为了能治国齐天下。如果朝廷选拔人才,主要是通过试经,通过考试经文,那么对儒生们来说,不仅仅是入仕的途径多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自由选择经文学派。他们最喜好那个学派,就去研习那个学派的经文,并且可以投入全部的才智和精力,这将大大推进各家经学的发展。各家经文学派都发展了,争论也就更激烈了,而争论越激烈,经学发展的速度也就越快。”
    “从长远来看,这选拔制度不但有助于儒学的进步,更有助于社稷的稳定和振兴。”
    “从短期来看,这种选拔制度可以帮助朝廷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拔更多优秀人才,解决朝廷的人才危机,同时也能解决今古文经两派儒生的出路问题,打消他们的顾虑和担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为今古文经两派和中兴大业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
    “因此,我个人认为,如果朝廷采用试经选拔做为主要选拔制度,对朝野上下都有好处,朝廷和各方势力都能从中受益。”徐荣敲了敲案几,
    “诸位大人的意见呢?”杨彪等人没有选择。自从新经成为官学后,今古文经学两派儒生入仕的机会越来越渺茫。
    儒生们为了入仕,为了饭碗,最后只能忍痛割爱,放弃自己研习的经学,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