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0(第 2 / 2 页)
帝沿袭统御北方之时所纳宽政,废前朝苛政,减免赋税徭役,令百姓得以休养息。又鼓励农桑,兴修水利, 尤其重视黄河治理, 针对中游河床久淤以致河床过两岸民居犹如悬空之河险情隐患, 征召治河能人, 帝后又微服去往砀山。
丞相公孙羊恩师白石老人, 如便归隐于此山,去年乔平为治目疾寻访至此,白石老人仁心仁术,收治了他,如乔平也在山中,与老人搭茅舍比邻,半隐居半治病。
帝后相携入山,除探望乔平,也为向老人请教治水方略。
皇帝之所以想到向白石老人请教,因为当年与他与老人初次遇于淮南时,正逢堤坝险,老人当时及时计,助力修补了堤坝,排除险情。
此事虽已过去多年,给皇帝留了深刻印象,至毋忘,以如前来拜访。
白石为墨家传人,半游历方,除通医,对工术之事也涉猎很深,知水利更关乎民,尤其黄河,因中游河迂回曲折,加上水土流失,向暗藏隐患,古起便数次决改,遗患无穷,以早年借游历之机,对河淮水多有考察,只从前朝廷并无治水之心,后天大乱,诸侯割据,更放任河淤,老人虽有济世之心,奈何孤掌难鸣,如新君即位,如此重视黄河隐患,老人慨之余,亦颇多欣,虽因年迈不能再亲自山治河,不遗余力,将自己半心得尽数传与新帝,又举荐当年游历到曹时曾遇过个名为徐勉方河吏,说此人虽不不过个小吏,心系民,对治水亦极有套,皇帝可以加以提拔重用。
帝欣喜,与老人秉烛谈夜,至天明方歇,回朝后,立刻召徐勉入洛。
前朝做官有征辟和荐举两条门路。这两方式,起初起到了招贤纳才积极作用,到了后期,早已流于形式,朝廷官员用人唯亲,卖官鬻爵更司空见惯,真正有才华又做实事人,辈子都难有头之日。
徐勉身寒门,不过曹主管河工小吏,做就半辈子。他虽有才干,亦怀厚民之心,从前数次向朝廷呈治水方略,请求修渠治河,朝廷直不予理会,徐勉本心
丞相公孙羊恩师白石老人, 如便归隐于此山,去年乔平为治目疾寻访至此,白石老人仁心仁术,收治了他,如乔平也在山中,与老人搭茅舍比邻,半隐居半治病。
帝后相携入山,除探望乔平,也为向老人请教治水方略。
皇帝之所以想到向白石老人请教,因为当年与他与老人初次遇于淮南时,正逢堤坝险,老人当时及时计,助力修补了堤坝,排除险情。
此事虽已过去多年,给皇帝留了深刻印象,至毋忘,以如前来拜访。
白石为墨家传人,半游历方,除通医,对工术之事也涉猎很深,知水利更关乎民,尤其黄河,因中游河迂回曲折,加上水土流失,向暗藏隐患,古起便数次决改,遗患无穷,以早年借游历之机,对河淮水多有考察,只从前朝廷并无治水之心,后天大乱,诸侯割据,更放任河淤,老人虽有济世之心,奈何孤掌难鸣,如新君即位,如此重视黄河隐患,老人慨之余,亦颇多欣,虽因年迈不能再亲自山治河,不遗余力,将自己半心得尽数传与新帝,又举荐当年游历到曹时曾遇过个名为徐勉方河吏,说此人虽不不过个小吏,心系民,对治水亦极有套,皇帝可以加以提拔重用。
帝欣喜,与老人秉烛谈夜,至天明方歇,回朝后,立刻召徐勉入洛。
前朝做官有征辟和荐举两条门路。这两方式,起初起到了招贤纳才积极作用,到了后期,早已流于形式,朝廷官员用人唯亲,卖官鬻爵更司空见惯,真正有才华又做实事人,辈子都难有头之日。
徐勉身寒门,不过曹主管河工小吏,做就半辈子。他虽有才干,亦怀厚民之心,从前数次向朝廷呈治水方略,请求修渠治河,朝廷直不予理会,徐勉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