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雄心壮志(第 2 / 3 页)
回想80-90年代,夏国挣点外汇何其不易,社会上甚至流传过用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
可是花钱呢?却又盲目无比。
比如80年代末期开始的冰箱、彩电生产线引进热潮,轰轰烈烈,几乎每个省都引进了好几条生产线,结果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倒闭。
再比如现在正在的“MD-82”项目,还有已经要扔在仓库里发霉的“四氟”发动机项目……
这么多的教训,让他不得不有所感慨。
说实在的,他对目前那两个碳纤维引进项目的成功并不抱太大希望。
他在前世虽未涉足该领域,但也知道夏国的碳纤维产业是在2000年之后,这位师院士亲自挂帅才迎来真正的突破。既然结局如此,那么在这之前的十几年里,显然进展甚微,那两个项目的前途还用猜吗?
事实也确实如此。
他和师昌旭目前都不知道的是,冶金部支持的淮海碳素厂试图从米国Hitco公司引进碳化设备的计划。
在1984年被米国国防部以“威胁米国国家安全”为由驳回;而夏国费尽周折,以450万美元的天价从鹰酱国RK公司引进的大丝束预氧化炉和炭化炉以及相应的测试仪器,直到1990年才勉强完成交货安装。
而且,这些设备竟然无法正常工作!
所以,这些耗费国家宝贵外汇引进的设备,最终的命运和“运十”的生产设备一样,被遗弃,最终化为一缕青烟。
还好苏晨不知道这些,否则他的话可能会更尖锐。
当然,苏晨可以随意抱怨,但面前这两位备受尊敬的教授不能陪他一起“疯狂”,他们只能尴尬地交换了一下眼神。
最后还是郭宜城开口:“那个,苏晨,这些事情我们无法控制,而且以你现在的财力和地位,或许也不必太在意这些。我们还是实际点,讨论一下技术引进的问题吧。”
苏晨也知道自己的话有些不妥,但这也不怪他,实在是因为前几天在西京的所见所闻给了他太多的感慨和触动:躺在仓库里的原装“四氟”发动机、露天堆放的高端生产设备、纸上谈兵的“飞豹”……
最关键的是,那一天越来越近了!他的时间不多了!
这股郁闷之气在他心中积压已久。
听到郭宜城的话,他稍微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摇了摇头,长出了一口气。
然后回答:“这个技术引进的目标,我想过了,有一个最合适的。”
“谁?”
可是花钱呢?却又盲目无比。
比如80年代末期开始的冰箱、彩电生产线引进热潮,轰轰烈烈,几乎每个省都引进了好几条生产线,结果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倒闭。
再比如现在正在的“MD-82”项目,还有已经要扔在仓库里发霉的“四氟”发动机项目……
这么多的教训,让他不得不有所感慨。
说实在的,他对目前那两个碳纤维引进项目的成功并不抱太大希望。
他在前世虽未涉足该领域,但也知道夏国的碳纤维产业是在2000年之后,这位师院士亲自挂帅才迎来真正的突破。既然结局如此,那么在这之前的十几年里,显然进展甚微,那两个项目的前途还用猜吗?
事实也确实如此。
他和师昌旭目前都不知道的是,冶金部支持的淮海碳素厂试图从米国Hitco公司引进碳化设备的计划。
在1984年被米国国防部以“威胁米国国家安全”为由驳回;而夏国费尽周折,以450万美元的天价从鹰酱国RK公司引进的大丝束预氧化炉和炭化炉以及相应的测试仪器,直到1990年才勉强完成交货安装。
而且,这些设备竟然无法正常工作!
所以,这些耗费国家宝贵外汇引进的设备,最终的命运和“运十”的生产设备一样,被遗弃,最终化为一缕青烟。
还好苏晨不知道这些,否则他的话可能会更尖锐。
当然,苏晨可以随意抱怨,但面前这两位备受尊敬的教授不能陪他一起“疯狂”,他们只能尴尬地交换了一下眼神。
最后还是郭宜城开口:“那个,苏晨,这些事情我们无法控制,而且以你现在的财力和地位,或许也不必太在意这些。我们还是实际点,讨论一下技术引进的问题吧。”
苏晨也知道自己的话有些不妥,但这也不怪他,实在是因为前几天在西京的所见所闻给了他太多的感慨和触动:躺在仓库里的原装“四氟”发动机、露天堆放的高端生产设备、纸上谈兵的“飞豹”……
最关键的是,那一天越来越近了!他的时间不多了!
这股郁闷之气在他心中积压已久。
听到郭宜城的话,他稍微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摇了摇头,长出了一口气。
然后回答:“这个技术引进的目标,我想过了,有一个最合适的。”
“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