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三发动机的布局(第 2 / 3 页)
博特首先发明了提高碳纤维强度的方法,并在1962年获得了米国专利局的专利授权。从那时起,碳纤维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当时,无论是其制备工艺还是使用强度,都还只是勉强可以接受。”
    “在这个时期,有两个人对碳纤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位是日本人近藤昭男,另一位是鹰酱国人威廉姆瓦特。”
    “先说近藤昭男,他在1959年得出了一个结论并为此申请了专利,认为PAN原丝,也就是‘聚丙烯腈’是制备碳纤维的最佳前驱体,用这种原丝制备出的炭纤维,其强度和模量远远高于米国当时正在大力发展的粘胶基技术。”
    “再来说威廉姆瓦特,他在‘鹰酱国皇家飞机研究所’和‘鹰酱国原……’”
    在"鹰酱国原子能研究中心"的支持下,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利用"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制备出了模量为350~42Pa的碳纤维原丝,他的研究成果,完整地揭示了碳纤维制备的全部工艺步骤和流程,他也因此申请并于1968年获得了专利。
    当然是经过各类交叉专利授权从而掌握了碳纤维核心技术的几家公司.......
    师昌旭在细数着当今世界上拥有核心技术的碳纤维制造企业,而苏晨却听到了一个让他感到震惊的名字,他惊叫起来,打断了师昌旭的话语:“师老,您刚才说的最后一个,是Rolls-Royce?”师昌旭望着苏晨,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轻声重复道:“是的,就是那个造发动机的Rolls-Royce,怎么苏晨你没听清么?”
    苏晨连忙摇头道:“不,师老,我听清了,就是因为听清了才觉得惊讶,Rolls-Royce公司的背景来历我当然知道,我只是奇怪,他们一个造发动机的公司,要买一个碳纤维的技术用来做什么?”
    “这个啊,当然与他们的雄心壮志有关,不过,也正是由于这项技术,或者说是他们的雄心壮志,让Rolls-Royce掉进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坑。”师昌旭用略带调侃的语气回答道。
    他的这个回答让苏晨窒了一窒,心中暗道,从这位老爷子说话的语气来看,年轻时候恐怕也不是一个安分的主呢。
    不过,老爷子既然谈兴正浓,那他当然要做好捧哏,便自觉接茬道:“这史无前例的大坑,到底有多大?”
    “有多大?呵呵,大到让Rolls-Royce公司差点破产——也不对,应该说是已经破产了,最后是靠着鹰酱国政府的接济才勉强留下了一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