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权威著作(第 2 / 3 页)
“J-10”战斗机在夏国军事装备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为它是夏国首款自主研发、符合国际标准的第三代战斗机,标志着夏国航空工业的整体实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为后续的“J-20”等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从1982年的初步讨论到1984年的正式立项,再到1998年的首次飞行和2003年的最终定型,“J-10”经历了长达21年的艰难发展过程。
    作为一位了解历史的人,苏晨思考着如何能够帮助减少“J-10”研发过程中的一些困难。
    哪怕早一天也好,只要“J-10”能早一天翱翔天际,就能早一天守护祖国的蓝天。
    然而,“十号”工程极其复杂,面临无数挑战,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处理。
    据他了解,“J-10”使用的新技术比例达到了六成,远超通常新机型不超过三成的比例,这证明了谢志忠的确是个喜欢挑战的人。
    遗憾的是,苏晨在飞机制造方面是个新手,他的知识仅限于之前工作中零星接触到的一些信息,再加上平时从军事论坛和科普书籍中了解到的皮毛,这些对实际战机研发的帮助微乎其微。
    既然技术上帮不了忙,那就利用自己的特长和作为重生者的优势来支持谢老师吧。
    想到这里,苏晨决定先从协助谢志忠获得“十号”工程的批准开始。他拿出几张纸,准备给谢广丰写一封信。
    写完后,他仔细折叠好信纸,装进信封。
    因为这封信很重要,他打算第二天一大早就去邮局寄出。
    随后,他打算去拜访另一位既是老师又是邻居的朋友唐建军。
    唐建军负责研制的夏国第一部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1471”,为他赢得了“院士”的荣誉。然而,要让这款雷达升级为“J-10A”上装备的“1473”,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即便“1471”还在研发阶段,苏晨相信凭借自己前世的专业背景,在雷达技术方面还是能提供一些帮助的。
    他刚打开门,就听到走廊里传来一声大吼:“三宝,你终于回来了!”
    这声音震得苏晨耳鸣,一听就知道是他的好朋友潘卫东,人称小宝。
    这一声大叫立刻引来了另一扇门的开启,一个头发蓬乱、睡眼朦胧的脑袋探了出来:“吵什么吵,大白天的还让人睡觉不……哦,小晨回来了啊!”
    这个人肯定是他们的另一位好友,名叫薛晓辉,大家都叫他薛子。
    在走廊里,潘卫东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