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赚点小钱(第 2 / 3 页)
合作伙伴蓉城飞机制造厂的销售人员几乎跑遍了所有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推销,哪怕是那些贫困动荡的地方。
因此,他和屠济达一起,不断改进“J7”战机,力求满足客户的每一个需求,希望多卖出一架战机,以此来支撑研究所和工厂的生计。
对于3601单位及其合作伙伴3112,即盛京飞机制造厂来说,即便“新建”项目有所变动也不用担心,因为他们还有现成的“J-8”在持续生产和交付,并且新型号“J-8II”的研发也在进行中,所以他们的日子还算安稳。
然而,对于3611而言,情况完全不同。
“新建”项目至关重要,如果拿不下,他们将会再次被排除在新夏国的战斗机研发之外,这关乎到整个研究所的存亡。
苏晨提到“赚了点小钱”,这让谢志忠陷入沉思,并坚定了无论如何也要争取“新建”项目的决心。
这一次,他决定不再退缩,绝不放弃!
就在这一刻,谢志忠解开了心中的难题,感到如释重负,心情变得轻松。
他深信,自己的鸭翼设计将是未来战机的发展趋势。
对于“十号”工程,谢志忠势在必得!
苏晨以为提到赚钱的事,又会被谢教授教育一番,告诉他不要过于看重金钱,没想到电话那头传来的是爽朗的笑声。
“小晨,又赚钱了?好,多赚些,老师支持你!”
挂上电话后,苏晨愣住了,心想谢老师今天是怎么了?竟然鼓励自己多赚钱……
难道是在说反话?
而且,谢老师不是应该正为那件大事烦恼吗?为什么听上去他今天心情很好?难道“十号”工程已经有了眉目?不可能啊,按照他记忆中的历史,这个项目要到1984年才会正式批准,而现在才刚开始讨论可行性。
我对这项工程的时间节点如此熟悉,是因为“J-10A”战斗机上安装的火控雷达,正是我们4014研究所的骄傲产品。
这款雷达由我的另一位导师唐建军大院士领导开发,魏传雄先生担任总设计师,最终定型为“KLJ-3”雷达系统。
魏传雄虽未成为院士,但他无疑是所里的顶尖专家。
他是宁都当地人,1963年从京城航空学院毕业后便加入了4014所,从一名普通研发人员做起,逐渐晋升为专业组长、研究室副主任,并最终成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自1969年起,魏传雄专注于机载雷达领域,特别是从1975年开始,他
因此,他和屠济达一起,不断改进“J7”战机,力求满足客户的每一个需求,希望多卖出一架战机,以此来支撑研究所和工厂的生计。
对于3601单位及其合作伙伴3112,即盛京飞机制造厂来说,即便“新建”项目有所变动也不用担心,因为他们还有现成的“J-8”在持续生产和交付,并且新型号“J-8II”的研发也在进行中,所以他们的日子还算安稳。
然而,对于3611而言,情况完全不同。
“新建”项目至关重要,如果拿不下,他们将会再次被排除在新夏国的战斗机研发之外,这关乎到整个研究所的存亡。
苏晨提到“赚了点小钱”,这让谢志忠陷入沉思,并坚定了无论如何也要争取“新建”项目的决心。
这一次,他决定不再退缩,绝不放弃!
就在这一刻,谢志忠解开了心中的难题,感到如释重负,心情变得轻松。
他深信,自己的鸭翼设计将是未来战机的发展趋势。
对于“十号”工程,谢志忠势在必得!
苏晨以为提到赚钱的事,又会被谢教授教育一番,告诉他不要过于看重金钱,没想到电话那头传来的是爽朗的笑声。
“小晨,又赚钱了?好,多赚些,老师支持你!”
挂上电话后,苏晨愣住了,心想谢老师今天是怎么了?竟然鼓励自己多赚钱……
难道是在说反话?
而且,谢老师不是应该正为那件大事烦恼吗?为什么听上去他今天心情很好?难道“十号”工程已经有了眉目?不可能啊,按照他记忆中的历史,这个项目要到1984年才会正式批准,而现在才刚开始讨论可行性。
我对这项工程的时间节点如此熟悉,是因为“J-10A”战斗机上安装的火控雷达,正是我们4014研究所的骄傲产品。
这款雷达由我的另一位导师唐建军大院士领导开发,魏传雄先生担任总设计师,最终定型为“KLJ-3”雷达系统。
魏传雄虽未成为院士,但他无疑是所里的顶尖专家。
他是宁都当地人,1963年从京城航空学院毕业后便加入了4014所,从一名普通研发人员做起,逐渐晋升为专业组长、研究室副主任,并最终成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自1969年起,魏传雄专注于机载雷达领域,特别是从1975年开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