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可能性(第 2 / 3 页)
,其中最有可能获胜的是米国通用动力公司的F-16,格鲁曼公司的F-14,以及法国达索公司的“幻影2000”。
    这些飞机都是第三代战斗机的代表,性能优越,自然让依赖于老旧J-6和J-7的夏国空军感到羡慕。
    相比之下,3601计划中的设计显得逊色许多,空军对此表示不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毕竟,他们现在更倾向于选择更先进的外国机型。
    幸运的是,航空部军机局副局长王若松给了谢志忠一次展示的机会,尽管这机会只有短短的15分钟,准备时间也只有一个晚上。
    一个晚上能做多少事呢?
    唯有谢志忠自己清楚,他出差前偶然带上的那份“新歼鸭翼预研方案”现在成了关键。
    他向邻近单位借了些透明胶片和绘图工具,迅速地把几个重要的图表、曲线和数据绘制出来,制成了几页简单的幻灯片。
    次日,在盛京3601所和宏都3620厂的汇报间隙,谢志忠登上了讲台。他从未来战争的需求出发,阐述了新型战斗机需要具备的机动性、敏捷性和远程拦截能力,以及强大的电子对抗系统。
    尽管幻灯片显得有些粗糙,但谢志忠的讲解却引人入胜,令所有人对鸭翼设计方案印象深刻,甚至改变了原本一边倒的局面。
    不过,这次成功的演讲并没有给他带来轻松,反而招致了一些麻烦。
    航空部的几位高层领导先后找他谈话,暗示他应该退出竞争。
    这是他第一次感到困扰。
    之后不久,当他返回蓉城时,接到了苏晨的电话,请求他帮助解决碳纤维加工的问题。
    作为交换,谢志忠得到了一批碳纤维材料,这让他的心情稍微好转了一些。
    然而,4月中旬举行的第二次“新歼”选型会议上,他的不满再次被激发。
    在这次会议上,他详细介绍了鸭式布局的技术特点、性能指标,并提出了两个主要方案:“一号”的腹部进气设计和“二号”的侧进气设计。
    在此基础上,他还大胆设想了一个更为先进的“三号”方案,如果飞控技术能够取得突破,可以通过增大鸭翼面积来提升飞机的静不稳定性,从而增强其灵活性。
    同时,考虑到“静不稳定布局”的风险,他还准备了一个保守的“四号”方案,即通过减少鸭翼面积恢复到稳定的布局。
    最终,与会的大多数专家及军方都倾向于蓉城3611所提出的压抑方案,特别是军方的支持更为坚定。
    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