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一杯热咖啡(第 2 / 3 页)
还留在这里?”
    吴广辉愣了一下,但还是如实回答:“我已经找到工作,在西京的3603研究所,下个月报到。
    不过最近一直在帮郭教授整理给部门的报告,还有一些资料归档的工作没完成,所以就留下来帮忙了。”
    苏晨点头表示理解。
    他知道,资料整理虽然是细枝末节,却是科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吴广辉能在完成主要任务后,还自愿留下完成这些琐碎工作,显示出他的敬业精神。这也许正是他后来能成为c919总设计师,并当选为工程院院士的原因吧。
    工程科学的研究绝不允许任何侥幸和粗心。
    问完吴广辉后,苏晨转向仍有些疑惑的郭伟强老师,问道:“老师,我想知道西京的3603研究所和西京飞机制造厂的实力怎么样?”
    尽管不清楚苏晨的真实意图,但郭伟强老师凭借以往的经验,知道这位学生善于洞察人心,于是回答道:“你提到的这两个单位,在我国的航空工业中是顶尖的存在。
    虽然他们是两个独立的机构,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紧密合作,几乎像是一个整体。”
    苏晨曾参与过“h-6k”机载电子系统的项目,因此对这两个单位有所了解。
    然而,考虑到时间跨度超过二十年,他希望从郭伟强老师这里获得一些当下的信息。
    见苏晨一脸诚恳,郭伟强老师继续解释道:“3603研究所专注于研发,而西京飞机制造厂则主要负责制造。
    我国大多数重要的中大型飞机都是由他们设计或制造的,比如‘h-6’系列轰炸机和‘运7’系列运输机,他们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是无可匹敌的。”
    苏晨提出了另一个问题:“那么,为什么‘运8’没有在西京生产呢?”
    郭伟强老师笑着回答:“‘运8’实际上是由3182厂即陕飞公司生产的,但最初的研发和部分生产工作是由3603所和西京飞机制造厂完成的。
    3182厂是在三线建设时期,由3172厂的一部分员工组建的,可以说是3172厂的一个分支。”
    苏晨又问道:“郭老师,我还听说,马总设计师原来是3172厂的,为了‘运十’项目才被调到魔都,如果‘运十’项目停止了,他还能回到原来的地方吗?”
    郭伟强老师想了想说:“这要看上级的决定。不过,无论是3172厂还是马总师本人,可能都希望能回去。
    毕竟,马总师以前在3172厂担任设计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