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十拿九稳(第 2 / 3 页)
,莫非是师老?”
    郭宜城闻言,有些惊讶地看向苏晨:“哦?看不出,你小小年纪,居然也知道那小老头的大名?他在我们业内威名赫赫,但由于从事的是基础研究,媒体很少大肆报道,你能知道他,不错,不错。”
    苏晨一脸敬仰:“郭老,我好歹读了几年书,也算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知道师老的名号是应该的。”
    师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杰出的金属学与材料科学巨擘,高温合金研究的奠基人,材料腐蚀领域的先驱,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领航者,参与国家科技政策制定的战略家,华夏科学院院士,华夏工程院创始人、副院长、院士。
    在他94岁高龄离世后,留下了“华夏材料学之父”的传奇。
    师老的名声,或许不如两弹元勋中的几位那样响亮,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存在,然而,正是他奠定了华夏尖端装备的材料根基。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后来华夏的厚积薄发,龙腾东方。
    但在苏晨的记忆中,这仅仅是师老科学征途中的一枚小勋章。
    师老这一生,教书时培育出满园桃李,科研时硕果累累,写论文时著作等身。
    没有他,华夏的许多尖端装备就失去了坚固的基石。
    苏晨前世无缘得见此老,此刻听郭宜城提及,心中激动不已,他说道:“郭老,如果您能请动这位前辈出马,这事儿肯定成。不过我有个小小请求。”
    “什么请求?”
    “我想找个机会,去拜访一下老人家,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表达我对他的崇敬之情。”
    “这事儿容易,那小老头比我年轻十几岁,见了我还得恭恭敬敬叫一声老哥。你想见他,随时可以,我来安排。”
    郭宜城说得轻松自在,苏晨一琢磨,也是,论辈分,师老比郭宜城低半辈,况且郭宜城在加州理工当过访问学者,是华夏磁学的开山鼻祖,学问地位都不逊色于师老。
    听他说话的口气,两人还相当熟络,看来自己这次机会是稳了。
    一旁的李伟不乐意了,嚷道:“郭老您太偏心了,我是您的学生,搞的也是材料,怎么这种好事您把我给忘了?不行不行,要是有机会,必须得带上我。”
    郭宜城望着这位新收的、尚未正式入门的弟子,满脸慈祥,答应道:“放心吧,不会落下你,到时候肯定带你一起。”
    车内笑声一片,郭宜城尤其高兴。选择材料研究这条路,注定要当一辈子的幕后英雄。
    但他眼前的两位年轻人,一个是他得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