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未尝不可(第 2 / 3 页)
经济巡航速度八百公里每小时,空重二十吨上下,最大起飞重量四十吨左右,商业载重八到九吨,也就是载个八九十号乘客,能一口气飞三千公里。
    这样的飞机,用两台“斯贝”民用版,推力五千公斤左右的,应该绰绰有余,满足咱们华夏国内民航需求,应该没问题。
    而且,这款飞机的尺寸,特别符合第三世界国家的需求。毕竟,国土广袤的国家屈指可数,大多数穷国对国内航线的飞机,航程和载客量要求不高,他们更看重性价比,这样一来,市场潜力巨大。
    最关键的是,这飞机的大小,跟咱们的“H6”差不多,比“运十”要求低多了。以咱们现有的工业实力,完全有可能搞定。
    等咱们技术、用户群、工业能力都上去了,再搞更大号的,不更实际吗?这样,那些搞“运十”的人才和积累的新材料、新工艺,就不会白白浪费了。
    郭伟强心里默默算了算,发现苏晨说的参数还挺靠谱。仔细一琢磨,咦,这飞机怎么那么眼熟?他抬头疑惑地问:“苏晨,你说的这飞机参数,怎么跟不列颠的‘BAC’那么像?”
    哎呀,抄袭露馅了,苏晨尴尬地挠了挠后脑勺。不过,他脸皮厚是出了名的,面不改色心不跳:“郭老师,你还真说对了。
    我在《航空知识》上看过‘BAC’的介绍,觉得特适合咱们国家现状,所以多留意了下。班门弄斧,让您见笑了。”
    郭伟强笑道:“你一个门外汉,能说到这份上,已经超常发挥了。不列颠那飞机,虽然小了点,但确实不错。你说得有道理,咱们华夏现在的情况,这飞机确实是个好选择。”
    旁边的王长生听了半天,感慨道:“可惜了这么好的项目。不过,照苏晨说的,倒不失为一条出路。可惜,咱们说话不算数,就别瞎操心了。还是做好自己的事要紧。来来来,干了这杯,吃饱喝足,各自忙各自的!”
    大家又齐声举杯,苏晨却发现,郭伟强一脸严肃,似乎在深思。
    吃完晚饭,郭伟强把王长生安顿在校招待所后,并没直接回家。他漫步在校园小路上,脑海里反复回味着苏晨的话。
    “运十”怕是要凉,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就算上百位研发人员联名上书,估计也难以力挽狂澜。
    身为航空人,郭伟强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苏晨说得在理,“运十”虽有不少创新和成果,却与国内实际需求不符,更与国家当前的工业实力脱节。
    继续搞下去,或许能出成果,但这意味着得砸进天文数字的资金,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