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难以逾越的坎(第 2 / 3 页)
的高手抢课题,心里没底是正常的,但这正合他的意。
    他笑眯眯地说:“五五分?我觉得悬。申泮闻这人我听说过,咱们华夏无机化学的大腕儿,你跟他比,怕是差点火候吧?
    所以,我的建议是咱们避开锋芒,让他们玩他们的镍氢,咱们换个赛道,这样不是双赢嘛?”
    王长生恍然大悟,琢磨了一下,试探着问:“苏晨,听你这么一说,你是想让我们转向锂?”
    苏晨点头一笑,“没错,正是锂,准确点说是锂离子二次电池。”
    “据我所知,眼下国际上二次电池的研究热点有两个,一个是您已经做出样品的镍氢电池,另一个嘛,就是锂离子方向了。”
    “我为啥建议您选锂离子路线呢?原因有三:
    首先,这方向现在国际上没人能拍胸脯说搞定了,您要是破了局,这成就可比镍氢厉害多了,因为这不仅是填补国内空白,更是国际领先的壮举;
    其次,刚才聊过了,避开国内同行的竞争,更利于拿到国家的金援;
    最后,还能避开国际上的专利纠纷,说不定咱们还能把电池的专利攥在自己手里,让那些洋人也体验一下专利壁垒的酸爽。”
    “哦?苏晨你也懂专利这码子事儿?”王长生好奇地问道。
    作为经常能摸到国外情报的科研老鸟,他对专利这事儿挺熟的。郭教授整天泡在国外研究资料里,自然也不陌生。
    苏晨能一本正经地提这个,确实让他们有点意外,毕竟在国内,这玩意儿就像珍稀动物一样罕见。
    苏晨肯定地点点头,“嗯,我懂点儿皮毛,实际上,我正打算把自己的几样宝贝申请国际专利呢。咱们的好东西,当然得自己守着,想用?拿钱来,没钱?免谈。”
    郭伟强哈哈大笑,“我再加一句,苏晨让你老王走这条路,其实是想独霸市场,赚个盆满钵满!”
    苏晨羞涩一笑,“赚钱当然重要,只有赚得多,才能砸钱研发更牛的产品,才能推动咱们华夏的技术飞跃。总不能啥项目都靠国家掏腰包,我不想再出现第二个‘运十’悲剧。”
    苏晨在宁航大学教授的办公室里随口蹦出的“运十”,简直是航空人心中的痛。郭伟强一时语塞。
    王长生不是航空圈的人,只知道华夏在搞这款大飞机,当初首飞时,全国媒体热闹了好一阵。见郭伟强不吭声,他就问苏晨,“咋了,飞上天的项目也要砍?”
    苏晨朝郭伟强努嘴,意思是问错人了,人家才是圈内大佬,消息更灵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