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让皇上拍板(第 2 / 3 页)
而言,不少人已经在军中历练多年,如果追本溯源,直接将他们革职查办,反而会浪费朝廷这么多年的栽培,未必是一件好事。
    照你这么说,应该仍让他们留在原位,不做变动
    董远哲想了想:倒不如根据他们如今在军中的表现,来决定他们之后的安排。如果有些人在军中混混度日,浪费朝廷的军饷和俸禄,这样的人便直接驱逐出去,永不录用。可如果有些人在军中兢兢业业,确实能够做出一些成绩来,臣以为完全可以留用。
    边上,秦子秋听到了董远哲的话,也忍不住赞同地点了点头。
    蔚呈肃的余光瞥见秦子秋的动作,就跟着问道:秦尚书,你似乎对董尚书的话也很认同,不如你来说说,此法是否可行
    秦子秋正经地回道:皇上,臣觉得,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的时候矫正得太过,反而会过犹不及,未必是好事。
    既然你们两位尚书都认为这个做法可行,那朕也就没有异议了。董尚书,这件事就交由你来负责。朕会下令让涉及名单上人员的各个军中主将,出具对涉事之人的客观评价。要是评价颇高,就不做任何处置,要是抱怨颇多,便直接革职。
    是,臣一定仔细筛选,为朝廷保留最有用的人才!
    决定完这件事,蔚呈肃又看向秦子秋:秦卿,你今日来找朕,又是为了什么事
    皇上,臣在彻查科考那几年官员变动的时候,发现了一位大人的档案有些特别,便想着来跟您说一声。
    蔚呈肃有些好奇:是什么人
    秦子秋便将罗寻的卷宗递了上去:此人名为罗寻,现任容城县县令。臣发现,他在六年前还是礼部的官员,只不过在上上次的科考中,已经辞官的前礼部尚书张明英似乎有行为不妥的地方,被罗寻这个部下给揭发了。但罗寻没有拿出实际的证据,反而因此遭到了惩处。
    臣联系到最近礼部发生的事,便忍不住想,会不会当年这位罗大人所言非虚。只是他势单力薄,才会遭到张明英等人的恶意打击,沦落成为县令。臣对他颇为好奇,就查了一下他这几年身为县令时的政绩,竟发现这政绩十分突出、能力卓越。这样的人,如果一直留在小小的县城,倒成了朝廷的损失。
    闻言,蔚呈肃心头一动。
    哦罗寻,这个名字,朕隐约有些印象,但记得不太清楚了。
    蔚呈肃仔细地翻阅了秦子秋递上来的卷宗,看着看着,也跟着生出了一股惜才之心。
    他忍不住叹了口气:想不到,六年前礼部贪腐的事情就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