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海棠姑娘(第 2 / 3 页)
而孟幼卿也没听说有过这样的遭遇。
    如今看来,却是她被“幽禁”久了,这才错过了许多事。
    “你回头再去查查,这位海棠姑娘是什么来头。还有,”她攥紧手中的绢子,“再去查查近两日京里去安华寺上香的贵人,务必要查的仔细些,一只鸟也别落下。”
    ...
    长歌动作极快,不过两日便带回了消息。
    也不知是这事儿闹的太大、以至于京中人尽皆知;还是谣传听的太多了,长歌收回来的消息竟比孟常行透漏给她多了不止一倍。
    与前世如出一辙的是,方君竹白日里果然蛰伏于安华寺中。甚至最初也是与她同日出行,她前脚才到,方君竹后脚便跟着一同入寺。
    佛门净地本来最忌“男女大防”,故而男客与女眷所处的厢房由一处钟楼隔开,本是互不干扰的存在,可他的厢房却被他以“喜好清净”安排在临近后山的位置,与女眷的院子极近,几乎就要探到她所下榻的院子里。
    长歌将这些消息告知她时,孟幼卿正喝着流赋为她熬的牛乳茶,眼睑上腾了层薄薄的氤氲,叫人看不清她的思绪。
    难怪前世她被山贼打劫时他那么赶巧出现,原是人家早就算计好她,请她入瓮呢。
    她当时居然还当方君竹是个如玉君子,如今想来,难怪阎王不收她的命。蠢到这种地步,谁敢留她。
    “话说回来,方公子今日还被官差大人请去刑部问话了。”长歌不知她心头恨意,只当寻常的笑话说给她听,
    “听说是那位海棠姑娘的父亲遇害后贼人往安华寺的方向窜逃,段大人以‘寺中藏匿罪人’为由将安华寺里年纪相当的贵人全请去刑部吃茶。方公子可是打头阵呢。”
    她讲起这段来眉飞色舞,只差在她面前摆张桌子,再摆上惊堂木,才能够得上她“讲书”的排场。
    孟幼卿心里却是惊起惊涛骇浪。前世她从安华寺回来的路上没碰上大哥和段容与,自然没有后来这些事,也没有方君竹进刑部这一说。
    刑部也就在外听着好听,可终究是有审理大小案宗的公堂。是公堂,就必然备齐了刑具夹棍。那些平日沉醉于富贵乡里手无缚鸡之力的公子哥儿哪能受得了这些,光是请去吃盏茶就能要了有些人半条命。
    “不过这位方公子也算沉得住气。”案上的灯有些暗了,长歌先剪去灯花,重新罩上纱罩子,“那些公子哥儿里也只有方公子没受什么惊吓,最后自己走出府衙的。不愧是镇北侯府出来的贵人。奴婢瞧这位方公子遇事倒是稳重,可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