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 2 / 4 页)
却很快黯淡下来,摇摇头说。“无需劳烦阿兄,弟自寻方法。”


    宋坤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并没有说什么。


    ......


    “阿坤,带弟妹回来吃饭啦。”


    嫂子出门喊了声,三兄妹急忙起身,往家里走去。


    先秦时期,老百姓通常一天两顿饭,第一顿饭在早上九点,所以称呼此时为“食时”,第二顿饭在下午四点,此刻又名“夕食”。


    而宋坤一家人吃得比较晚,是因为劳作习惯,他只有在这个时间段,才从城中挑粪回来。


    在简陋却不简单的木屋里,却有着足足三十平的饭厅,摆设着一张木桌,这也是宋坤手工做的。


    嫂子和妹妹夹菜到碗里,很自觉的端着碗坐在角落里吃。


    由于先祖曾在宋国待过,众所周知,孔子祖籍宋国,“女子不得上桌吃饭”的传统,就一直在家中流传下来。


    学了,但没完全学,原版应该是客人来家,女子不得上桌吃饭,老祖宗倒好,没客人也不准她们上桌。


    宋坤曾经劝过,但嫂子和妹妹都笑着摇头说没关系,那只好随她们去了。


    在封建社会大谈阔论男女平等,本身就是一件很傻逼的行为。


    今日的菜式有些丰盛,因为宋坤今日早上,去山里搏杀了一头野猪。


    一部分藏在地窖之中,作为几天的口粮,另一部分则是拿到城中贩卖。


    身为家中最年长的兄长,宋坤不仅要照顾百亩田地,还要打猎、贩卖,所以家人们都十分尊敬他,俨然一家之主。


    先秦时期,“每八夫共一井,一夫五口人,每夫百亩是私田。”


    一亩面积自然不能按现代的666.6平方米去衡量,而是“广百步长百步为百亩”,百亩地约等于现代的26.7亩那么大。


    光靠宋坤一人,很难全力耕种百亩地,那太夸张了。


    所以每到春耕时刻,家人会齐齐上阵,哪怕只有五岁的小侄子也要下田插秧。


    他挖了不少水渠,从漳河引流浇田。即便如此,也有近半田地闲置,用来养畜。


    ......


    先秦时期的餐桌比较低矮,宋坤和宋震两兄弟席地而坐,桌上摆着筷子和勺子。


    在桌上,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