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 2 / 3 页)
>
忽听一声轻笑,一杯清茶被推至我面前,我瞪向面前人,细细打量他,观他眉眼隐约流露一丝狡黠的笑意。
我极力正色后,方慢慢饮下茶水。
而后,慢悠悠道:「不知公子,想听些什么?」
他口中所说的故事不过是我从前流浪时听一个老乞丐讲的,说是很多年前,有一没落世家庶女在家中常年受嫡母磋磨,父亲冷待,受尽折磨十五年后,却又被父亲当作礼物送给一个老太监做姬妾。
老太监心思阴鸷,曾虐死数位府中姬妾,小庶女在老太监身边隐忍苟活一年后,终于得了个回家探望亲长的机会,没人料到,她会在父亲的茶中下了毒。
官府来人时,她对自己的罪名供认不讳,只求一死。
弑父乃是大罪,她本是必死无疑的,可谁料那生养她的姨娘竟私逃出门,去敲了登闻鼓。
民间百姓众说纷纭,有人道,生养之恩大于天,忤逆弑父该杀。
也有人道,父不仁,子亦不必孝,这父亲如此虐待女儿,那庶女身上的伤痕做不得假,应当于法外留一丝情。
此事闹得沸沸扬扬。
因此事闹上了登闻鼓院,传到了天子面前,谁也没想到,天子最后亲颁赦令,免除了这庶女死罪,只判了十年幽禁之罪。
其实从前听这故事时,我便觉得这故事结局虽算好,但这事却并非一件好事。
那时我看着纪石溪,同他道:「这赤条条的律文总归会比人心更公正,故事里的庶女免除了一死,可焉知所有的故事都能有这样的结局。」
这便是我们的初相遇了,始于一段旁人的故事,只是彼时我们都不知,这段旁人的故事,何尝没有映照后来我们的结局。
我记得那日的最后,他看我时目光清澈如一汪清泉,同我道:「姑娘慧思,此番见解,使人豁然开朗,在此谢过姑娘。」
而我摆摆手道:「哪里哪里……」
话音落后,我脸不红心不跳地溜之大吉,毕竟那糕点不便宜,万一穷书生付不起账,岂不是要我买单。
却没料到,自己搬起的石头,还是砸了自己的脚。
某个落雨日,路过青柳巷,点心铺子的老板娘将我拉到一旁,从怀中掏出一物,一枚皎白玉佩:「瞧,听说这可是那书生的传家宝,还是他那去世的双亲留下的,那日为付
忽听一声轻笑,一杯清茶被推至我面前,我瞪向面前人,细细打量他,观他眉眼隐约流露一丝狡黠的笑意。
我极力正色后,方慢慢饮下茶水。
而后,慢悠悠道:「不知公子,想听些什么?」
他口中所说的故事不过是我从前流浪时听一个老乞丐讲的,说是很多年前,有一没落世家庶女在家中常年受嫡母磋磨,父亲冷待,受尽折磨十五年后,却又被父亲当作礼物送给一个老太监做姬妾。
老太监心思阴鸷,曾虐死数位府中姬妾,小庶女在老太监身边隐忍苟活一年后,终于得了个回家探望亲长的机会,没人料到,她会在父亲的茶中下了毒。
官府来人时,她对自己的罪名供认不讳,只求一死。
弑父乃是大罪,她本是必死无疑的,可谁料那生养她的姨娘竟私逃出门,去敲了登闻鼓。
民间百姓众说纷纭,有人道,生养之恩大于天,忤逆弑父该杀。
也有人道,父不仁,子亦不必孝,这父亲如此虐待女儿,那庶女身上的伤痕做不得假,应当于法外留一丝情。
此事闹得沸沸扬扬。
因此事闹上了登闻鼓院,传到了天子面前,谁也没想到,天子最后亲颁赦令,免除了这庶女死罪,只判了十年幽禁之罪。
其实从前听这故事时,我便觉得这故事结局虽算好,但这事却并非一件好事。
那时我看着纪石溪,同他道:「这赤条条的律文总归会比人心更公正,故事里的庶女免除了一死,可焉知所有的故事都能有这样的结局。」
这便是我们的初相遇了,始于一段旁人的故事,只是彼时我们都不知,这段旁人的故事,何尝没有映照后来我们的结局。
我记得那日的最后,他看我时目光清澈如一汪清泉,同我道:「姑娘慧思,此番见解,使人豁然开朗,在此谢过姑娘。」
而我摆摆手道:「哪里哪里……」
话音落后,我脸不红心不跳地溜之大吉,毕竟那糕点不便宜,万一穷书生付不起账,岂不是要我买单。
却没料到,自己搬起的石头,还是砸了自己的脚。
某个落雨日,路过青柳巷,点心铺子的老板娘将我拉到一旁,从怀中掏出一物,一枚皎白玉佩:「瞧,听说这可是那书生的传家宝,还是他那去世的双亲留下的,那日为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