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 1 / 2 页)
    我满心欢喜地回到姚府。


    母亲搂着我,泪眼婆娑:「阿英,这些年委屈你了。」


    父亲坐在高椅上,银发初显,皱纹更甚,捋须叹气。


    「怪我当年太固执,一心想帮宋兄把儿子养育成人中龙凤。」


    当年,应天书院招揽读书之士,非官宦人家、富商巨贾之后不收。


    彼时的我豆蔻年华,情窦初开,得知心慕之人已有婚约,早已出征。


    整日将自己关在房内,茶饭不思。


    父亲为了宋彦山能进应天书院,来征询我的意见。


    那时我想,所愿之人嫁不得,那嫁与谁,或与谁相守又有何区别?


    更何况能解父亲燃眉,亦能应当年重诺。


    宋彦山便凭借姚太尉女婿的身份进了应天书院。


    父亲每次得了文房珍品,都会让我去送给宋彦山。


    路过校场时,我总会驻足片刻,然后自嘲一番。


    「先不说自己已为人妇,便是这一脸疤又如何行军打仗?如何配那赤胆少年?」


    可每次,还是会停下来张望。


    有时,到书院迟了时辰,宋彦山便满脸不耐烦:「姚湛英,不要以为与我成婚,就可以摆架子了!


    「书院里这些东西比比皆是,莫要拿着送东西的借口来见我。」


    我把东西塞给他:「父亲让送的。」


    他嘴角勾起一抹讥讽:「你是他亲女儿,你若不愿,他还会逼你不成?」


    父亲从未逼我做过任何事。


    是我们姚家知恩图报,重诺重誓。


    幼时,城中瘟疫盛行。


    宋彦山父母是大夫,医者仁心。


    他们将仅剩的四份汤药与面巾,留给了宋彦山与我们一家人。


    自己却染病身亡。


    宋彦山一下变成了父母双亡的孤儿。


    他性子执拗,又不肯搬来同住,我家便对他更加上心。


    所以,当年我毫不犹豫地冲进火海中将他救出。


    父亲重重地呼出一口气,神色释然:「罢了,彦山已经考上状元,我这份苦心总算没白费。


    「既然他自愿和离,那就由你们去吧。」


    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