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 1 / 6 页)
    上京城的风歇了又起,从未停歇。


    宋家有女人不识,一朝名扬天下知。


    想同我结亲的公子多不可数,帖子一沓沓送到皇后娘娘这里,只求同我一见。


    雪中不见送炭。


    锦上总有添花。


    我都拒了。


    其中有一些是谢时景写的。


    大意无非是,那婚是同他母亲说定退的,他不承认。


    我请人把那道已经泛黄显旧的退婚旨意送去给他。


    再往后,谢时景没来过信。


    至此,再无联系。


    冬日第一朵梅开的时候,我同皇后娘娘辞行。


    上京城的繁华看了太久,我该回洛川了。


    那才是我的家。


    临走那日,皇后娘娘亲自为我梳妆。她送了我一杆长枪,乃是昔日所佩。


    她说这枪留在深宫,她也用不到了。


    不如随我同去洛川,若是遇见有缘人,再上得一回战马,也算无憾。


    我从未想到谢时景会在宫门处等我。


    我一出宫门就被他叫住。


    他瘦了许多,头发虽束得规整,仍有一股颓然之意扑面而来。


    刘青山想也没想就要上去请走他。


    如今再见,我为上他在下,依旧三步外,连身也不得近。


    谢时景越过刘青山望向我,笑得勉强。


    「你我之间何至于此,青天白日我能把你怎样?我只同你说几句话。」


    我忽然想起初见之时,他美人在怀,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忆起琼华宴,谢时景眼底仍有惊叹。


    「我没想到,你的箫吹得这样好。」


    我淡淡道:「我的箫一直很好,只是你不知道。」


    「那破阵曲,我在军中也常听。那年我十五岁,离家参军,我不想路过洛川,特意北上,去了崔将军处。你说……那年要是我往南走,早早识得你……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谢家和张尚书家的婚事到底没成。


    至于那李芃芃,这一阵种种事情动静闹得太大,谢家脸面被折辱在地,谢家老爷迁怒于她,亲自发了话,叫她回扬州四井巷的宅子去,今生不得入京,再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