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 2 / 3 页)
刻后还是咬着牙狠狠地点了点头:“行,我去求。”
    听到这话,李子冀方才喜笑颜开,咧着嘴十分满意。
    他自己创建的商号虽说一直是和李承乾合资,但就只有贵族和官员知晓,普通老百姓和大部分商贾都不知晓,虽说售卖的细盐,香皂,牙刷等小发明十分的受欢迎,但有些地方的商道还是打不开。
    现在有了李世民的亲笔题名,开玩笑,谁还敢使坏?
    这是商号吗?
    这不是,这是陛下亲笔,金字招牌,比啥都好使,再加上他李靖之子,大唐最年轻县伯的名头,可以说经商这条路算得上是畅通无阻了。
    小哥俩的交谈并没有避讳身旁的李泰,李泰听到李承乾竟然为了商贾之事要去求李世民,立刻就嘲笑道:“大兄,你贵为东宫太子,怎可因为商贾之事去求父亲,若是传了出去只怕让我皇室蒙羞。”
    “蒙羞?”李承乾还没开口,李子冀就不乐意了,好不容易有个机会,要是让李泰给搅和了那还得了?
    “我说青雀啊,你这是浅见,商人怎么了?我大唐举国用度,吃穿,运输,各地风俗交流,哪样离得开商人?就连你上个月非要吃的荔枝不也是靠商人才能买得到?”
    李泰胖脸一抖:“商人重利,行投机取巧之事,自当鄙夷。”
    在古时候,士农工商的排列早已经深入骨髓,在他们眼中商人没有士族的底蕴和身份,不像农民一样劳作,种植粮食养育天下,不如工匠那样为国为民,靠自己能力吃饭,只会倒买倒卖,根本不用出力,偏偏钱袋子还鼓的很。
    自然而然,商人就成了下等贱业,不受人尊重。
    可实际上,衡量一个国家繁荣与否,商业恰恰是最不能忽视的一点。
    粮食最重要,因为首先就要吃饱肚子,基于这一点之上,商业便是无法忽视的了。
    李子冀淡淡道:“君子口不谈钱,青雀你的姿态倒是高的很,可平日里你越王府的吃穿用度哪一样不用花钱?据我所知,你名下也有两个商行不是吗?”
    李泰脸上的肉又是一抖,整张脸开始变得有些涨红:“这不一样,而且李子冀,你不过才比我大上两岁罢了,按规矩应当称我越王。”
    李子冀不咸不淡的瞥了他一眼:“大两岁也是大,何况哪儿来的规矩?我素来对太子都是以高明所称,难不成你越王的规矩比太子还要大?”
    李泰脸色愈发涨红,整个人呼哧带喘,都快气哭了:“那你也不能叫我青雀,要叫我惠褒。”
    李泰,字惠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