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 3 / 5 页)

    如此,民减负担,朝廷得铸钱之利,实乃公私两便。”
    “然此银七钱,百姓愚昧,必定以为自己吃亏,如何推广?”施凤来反驳。
    “陛下。”郭允厚没鸟施凤来,对皇帝说道:“臣请于各钞关设兑换处,以银钱纳关税者,免火耗。
    天启元年各关递解五十二万两有奇,为历年之最,后因魏阉以内官监税,历年递减,去岁仅有二十三万两有余。
    行船如故而收入折半,全在于贪腐。
    臣以为,清查各钞关后,一年四十万两不难。
    且船主兑钱,必有留存,只要花费便可促进银钱流通。
    如此,银钱兑换,迎刃而解。
    待信用建立,再于南北直隶设承兑处,以银钱纳税者免火耗。
    五年之间,银钱必然通行南北。”
    宣德四年,因商贩拒用正在贬值的大明宝钞,政府准许商人在商运中心地点用大明宝钞交纳商货税款,以疏通大明宝钞,并趁机增税,主要设关地区以北运河沿线水路要冲为主。
    说是税,其实是过路费。
    不提数额,但说这个计划确实极佳。
    “此策可行。”袁可立赞同道:“只是地方多以火耗补贴公用甚至中饱私囊,怕是阻碍重重。”
    郭允厚信心十足地说道:“此事由户部署理,都察院与银作局同监管,所得利润,国库内库对半分润。
    若地方官吏阻拦推广,严惩不贷。
    臣以为,两年时间,银钱可通行运河两岸,五年间可通行天下,事成矣。”
    “内阁以为如何?”朱由检问道。
    “可解中枢困厄,只是要徐徐图之,免得生变。”黄立极说了囫囵话。
    “臣以为可颁诏晓谕臣民,以造声势,待银钱发布,事半功倍。”李国普说道。
    “臣谨遵圣谕。”施凤来和张瑞图没能吐出象牙来。
    “诸卿以为如何?”朱由检扩大咨询范围。
    “臣愿倾尽家财,兑换三百两。”周延儒当场就跪了下去。
    操,就你能!诸臣不情不愿地跟着跪下,口称愿意兑换。
    “善,诸卿公忠体国,甚善!”朱由检口头嘉奖,对周延儒满意了几分。
    就这眼力劲,活该你当了那么长时间的首辅啊。
    “郭尚书。”
    “臣在。”
    “能产钱币几何?”
    “预计本月能铸一两钱五万,五钱一钱各三万,下月翻倍,十二月再翻倍,极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