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节(第 3 / 7 页)
  “我?我、我在安南的事还没有做完。”赵振说。
    祝缨道:“如今朝廷有中兴之相,又要收地方之兵,需要你这样的人。你要想回去呢,我就给京城写信,你只要不撞到冼敬怀里,起复是稳的。”
    赵振道:“我知道。可是安南也缺人手,我不能半途而废。如今老师一封书信,固然可以送我入京,我也可以安慰自己,那也是造福百姓,外面的局势比安南更危急,更需要我。可那也都是嫌贫爱富的借口。如今虽然有十二娘,可她……闺阁女子,读书我比不了她,经过的、见过的比她还是多一些。她庶务不通,我总要看到她熟练了,再做考量。”
    祝缨问道:“你的儿子们呢?想要他们出仕吗?现在是个好机会,党争没有之前剧烈,适合不懂事儿的崽子去挨打。”党争剧烈的时候,就不是挨打,是挨刀。
    赵振哭笑不得:“您这话说得,他们……害!”
    祝缨道:“行了,知道了。让他先去找陈放吧。”赵振是有说得过去的理由辞官归乡的,所以他的儿子出仕并不难。难的是怎么补到一个实际的官职,这个官职还不能是去送菜的。陈放在鸿胪寺做主官,又是丞相之孙、丞相之子,抬抬手就能让赵振的儿子过得不那么难。
    赵振于是长揖。
    …………
    除了赵振,来单独找祝缨聊天的人并不少,其中尤以各刺史为甚。安南地方虽不算太大,不至于要花上一个月才能到幕府,地方官也是同样无故不得擅离辖地的,刺史们与祝缨见面的机会并不太多,到了西州就要尽量多与祝缨见面。
    这一天,胡师姐如今的大徒弟祝飞轻声说:“姥,黛州使君来了。”祝重华与祝青君、祝炼都姓祝,他们便以各地的辖地称呼。倒是赵苏被直接称为赵使君。
    祝缨道:“请进来吧。”
    祝重华依旧风风火火,脸上还带着点气急败坏:“姥,那个王八羔子我是管不了了!您随便处置吧!”
    祝缨问道:“祝明?”
    “还有谁?我认命了!”祝重华说,“回去叫孙子孙女儿好生读书吧!”
    这儿子生来就是讨债的,几个孩子,无论‌‎‍‎男‎‍‌‌女‎‌‌,竟没有一个是“好”的。要么身体不好、要么笨、要么脑子进水!
    祝明这兔崽子,祝缨答应一纸调令给他调回黛州去,理由充份,因为祝缨本来就有规定,凡从家乡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