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节(第 4 / 6 页)
写人,抄出几份,趁大家都在,看看有无需要删减的地方。至于安南选官之策,我已有定论了。”
    安南选官,首先是“家得在安南”,其次是必须任过地方官,并且需要有政绩。不限出身,但是对年龄有限制,如果超过七十岁,就还是请退吧。这样的条件,同样适用于节度使。节度使不但要有功,还需要一半以上的官员认可。
    安南的节度使,必须是先由安南内部决定了再报给朝廷,朝廷直接任命的,不算的。
    同时祝缨也做了规定,对于休致的人,要“给体面”,这个体面不仅指俸禄,还指的是“善终”。唯有如此,才能尽可能的让交接比较的和平。
    众人听了,隐约觉得这不是一个“主君”,反而像是“执政”,细思一下,一时无人反对。
    祝缨道:“那便如此了。”
    赵振身无官职,有些话反而能够讲了:“老师,您属意何人呢?陛下立储,东宫也要配僚属,令其熟谙政务。您既然有这样的想法了,应该告诉我们您属意何人,让他得到锻炼。”
    祝缨道:“大家都想知道,也都有所猜测,我也不瞒你们,就是青君。”
    众人心头一块石头落地,同时又有些怅然。这其中,不乏苏喆这样觉得自己或许也有可能的,还有赵苏这样,知道自己可能性不大,但是确定不是自己之后觉得失落的。还有祝重华这样,觉得祝炼不错的。
    祝缨将各人的反应看在了眼里,慢慢地说:“安南并不安全,需要有一个一旦有难能够镇慑各方的人。”
    众人不由点头,祝青君的本领是其一,除了祝缨没人能调得到她是其二。换个人,无论谁——除了花姐——做了节度使,想要调动祝青君都是不可能的。虽然民政同样重要,但对于有西番当邻居的安南来说,节度使一定要会用兵。
    理由充份,除了祝青君人不在,没别的毛病。
    祝缨道:“我会向朝廷为她请封,以后,有她在,大家也可安心做事了。”
    众人答应得参差不齐,终是都应了。再抬头时,脸上也都挂了些笑,路丹青倒为祝青君高兴:“她戎马辛劳,也是实至名归。”
    赵振心道:这是因为东宫的事惊了心,才准备的吗?祝青君是会用兵,只是不知庶务上面如何?
    其他人想得与他更有不同,除了祝青君,他们更想的是:既非世袭,则我的儿女日后是否?有人互相使眼色,有人想攒局,想私下将这个事给敲定下来。
    祝缨知道他们事后必有串连,却也不禁,只管继续核定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