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平安、如意、小雨点!(第 3 / 4 页)

    张青挠头道:“啧,张如今扩厂增产的热情实在拦不住,算了,随他去吧。反正这两年在专利上的投入,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911事件后,西方主要势力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中东,再加上小布朗对我们比较亲近,所以问题不会太大。其实我更想低调发展上十年,基础夯的足够扎实后再露头。”
    齐娟好笑道:“怎么可能?张如今都多大了,和湾极电又有血海深仇,他被湾湾方面罚过多少次,湾极电的股票被扣光,今年更是连湾湾户籍都被注销了。九十多岁的老娘,跟着他去港岛定居,现在又移居临安,颠沛流离的。他又不是圣人,怎么能咽的下这口气。你有时间去等,他的时间不多了。他怎么说?”
    张青道:“他说科研也需要和实践生产相结合,一味的在岳麓书院内搞研发,不实践,不大规模生产,意义不大。倒也有道理。”
    张青在港岛单独为科研部门修了一栋三十层的大楼,取名“岳麓书院”,效仿先贤。
    正门前刻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八个大字。
    这三年来,取得了累累硕果,倒没有辜负这八个字。
    包括光源技术、微缩投影光学系统、多层膜技术、光学加工与检测系统、掩模照明光学系统、反射式掩模技术、抗蚀剂技术、精密工件台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都取得了从0到1的突破。
    尽管比当下最先进的技术都差上最少两个代差,但即便如此,以上技术,也全是国内目前完全无法企及的……
    内地各大研究所在光源技术上算是最接近的了,但即便二十年后,激光器的部分核心零部件上面仍旧差的比较多,还是需要从日本购买……
    如果能再坚持上七八年,张青相信储备还能更充沛些。
    只是正如齐娟所言,他等得,张如今也等不起了,还有林本建和从湾湾来的那四百多位工程师。
    他们所追求的,和张青所想的不同。
    他们要建功立业,而且越快越好。
    甚至连地方衙门也希望尽快出成绩……
    既然如此,那张青也只能顺潮流而行。
    庆幸的是,凭借手中技术,第一台193纳米浸润式微影机台样机,已经完成了……
    当然,做不到量产,只一台没有实质意义。
    但至少已经取得了极大的突破!
    周艳艳嘻嘻笑道:“孟阿姨肯定高兴,薛叔叔刚过去一年,就要进行这么大规模的投资。”
    齐娟看向张青,问道:“你和薛老板谈的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