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第 2 / 5 页)
子,采用的就是青篾、黄篾交叉编织。
    晚食时,王菽跟王葛说:“从姊,咱村真要修路了。”
    王葛一愣,紧接着反应过来:“已经开始了?”
    “嗯。”王菽高兴的点头,自家院门前就是东西道,百步远就是南北道,等路修好,下雨天都不怕出门了。
    谈到修路,王禾最兴奋,都不跟王葛吵嘴了,接着话题说道:“你们几个天天不出门,不知道,一下来了好些人!他们先量出路宽,在两边挖渠,把挖出来的土堆成一堆堆老高的坟……”
    王二郎“啧”一声,打断道:“别瞎说,那就是土堆。”
    王禾继续:“堆了好多土堆!我听人说,干挖渠、拌石灰重活的那些人,叫隶臣妾,都是犯人,只有赶车、指使人干活的才是乡兵哩。我要是也能当乡兵就好了,啧啧,真威风。”
    王禾的愿望谁也不会当真。
    在大晋,乡兵必须是兵户子,跟自耕农不是一种户籍。兵户是世袭制,子子孙孙都只服兵役,不另服力役,朝廷拨给兵户少量的耕田,不缴纳田租。
    这种兵制是成帝时期改善的,既不是原本晋朝历史中苛刻的“世兵制”,也不是兴于隋唐的“府兵制”,而是将两种制度中的优点合于一起,摒弃缺陷。王葛再次感叹,成帝要是再长寿些就好了。
    孩子们谈的兴起时,姚氏正向贾妪请求:“张家四郎新妇明天回沙屯,妇有东西托她带回娘家,她出发晚,妇明天能不能晚些去田坡?”
    “行。”贾妪没当回事,姚氏这懒妇,早些、晚些去田里,没啥两样。
    姚氏想了想,又请求:“要不妇明天和阿葛换换?就换一天,万一孙氏晌午才走,显得妇成心偷懒一样。”
    贾妪:“你跟阿葛商量吧。”
    地里确实忙,青麦在晾晒,胡麻已经收割,荚都裂口,每三天都要打一遍脱粒。避雨的草苫棚还得加草、翻修,一旦天阴,就得赶紧把青麦和胡麻都搬进苫棚下。这些王葛都是知道的,因此姚氏一提,她就应了。
    次日,姚氏头疼,走路左摇三晃的。王三郎只能先留下照顾新妇,等姚氏好些后再去田坡。
    众人出门,贾妪嫌弃的直摇头:“懒妇事多!”
    王葛倒是知道姚氏有这老毛病,一到月事期就先头疼,其实这是痛经的一种症状。
    王荇追出来:“大父、大母,我也想跟你们去,我想去看修路。”
    王翁当然同意。
    王荇仰着小脸跟王葛解释:“三叔跟我说,他得晌午那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