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宋 第275节(第 1 / 5 页)
    嗯, 既然是全凭自愿, 我们意思一下, 送三五个过去,就算交代了。
    啥,金国诸王要来一个进入大宋朝廷, 参与治理东北??
    还有这种好事?
    宗干你是摄政王, 不能离开, 主脉不能把什么便宜都占了,希尹萨满您都五十多了,别折腾了,其它人你们认识汉字么?
    合赖?你才十二岁!你是金国皇帝,怎么能去大宋!
    别闹了!这事合该我完颜宗宪去!
    ……
    在赵士程的授意下,金国与大宋和谈非常顺利,虽然金国诸王都能看出,大宋这是想用安抚和利诱来同化他们的族人,但他们信心充足,觉得只要过了这个坎,等回头女真部休养生息后,必然还能积蓄出一波人力,再争天下。
    这个时候,大宋既然送来好处,他们自然便大方地收下了。
    当然,金国也不是没有做出反制手段,比如完颜希尹在十年前就已经创出金国文字,并且和宗宪制定了法度、修订了史册,规划好了诸部土地,维持了一个国家应该有的样子。
    他们在会宁府按着大宋的模样建设了学府,设了榷场,东北诸部都要在这里与大宋交易,收获的关税可以补充国库,锻造铠甲,私下储备购买火药。
    在他们看来,以大宋与东北的贸易额,过不了多少年,就能恢复元气。
    -
    金国的这些小伎俩被汇集到赵士程桌上。
    “官家何故发笑?”宗泽自然也看过这些情报,对于女真这种狼一样的部族抱着很深的介意,所以十分慎重地送来。
    “当年是看到有趣的事,”赵士程微笑着将手中的奏书放下,给自家的丞相解释道,“女真部族当初是在辽国的压迫下,才抱团取暖。如今在我治下,想要故伎重施,怕是将我看得太轻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既然在他手下也能获得的土地、钱饷,东北诸部为什么要让金国当这个中介赚钱?总不能因为他们天生忠心于女真部么?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起岳飞这张神卡了,在宋金和谈开始之后,他便将东北诸路的榷场、军卒、还有新征兵卒等事暂时交给他。
    这位名将一开始对这些杂事还有些生疏,但很快便进入状态,尤其有一点让他满意,就是这位在清廉这件事情上,做得极好。
    要知道,东北部族无数,他们并不是一团和气,一个处理不好,积蓄的矛盾很容易诞生各种叛乱。
    若普通将领使用那种拉拢一派打压一派做法,他便会将其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