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剑坪会武(第 2 / 6 页)
老所授的武当入门功夫,而是更为博大精深的核心武学。
    普通弟子想要获取高深的武学,只能通过为门派作出贡献获得。而门派贡献则来自于完成门派发布的任务等。
    十年前,武当并不是这样的。这些规则套路都是高启想出来的。武当之所以能够在短短时间内壮大,尤其是门人弟子数量上的增长,都归功于这些制度。
    “看来高启是把治理朝廷的法子搬到武当来了。”这些制度在宋青书看来有点像是游戏里的模式,但其实治理国家也是这个理。
    高启确实是个人才,无愧他历史上的名声。
    试剑大会年年都有,然而今年这场却意义非凡。恰逢张三丰百年寿辰,武当弟子间都在流传,这场比试要坐定三代首席弟子。所谓首席弟子,是全真教的说法,它意味着掌门之位的合法继承权。
    宋青书看着被蓝色道袍堵得水泄不通的剑坪,心里有些激动,却没有多少忧虑。
    宋远桥告诉过他,三代弟子中年纪最大的也不过三十。超过三十的早不在山上了,为什么呢?因为十年前武当并没有搞这一套制度,早年拜入武当的师兄们大多学成后就下山自谋发展。
    这也是为何武当的外门弟子有万余人之多的原因,但凡在武当学艺的都算数了。
    年纪不超过三十,意味着大家都差不多是三流水平。以内力的积累而言,就算自娘胎里开始习武,没有三十年时间,内力也不可能达到二流武者的水平。
    内功修行本就是循序渐进的事,武当七子中武功最高的俞连舟也是在二十四岁时才达到二流境界,又过了十年才堪堪达到一流。(这与他习武较晚有关,根据宋远桥所说,俞连舟拜师张三丰时已经及冠了。)
    有名师指点尚且如此,若是江湖中一般人,修炼个三四十年,凭借着一身内力才勉强能够称得上是二流。
    此时,穿着一身鹤绡绛袍的老道士走了出来,头发胡子都是花白,至少有七八十岁了。他是武当道藏阁的传功长老道远,专门负责内室弟子(非亲传)的修炼事宜。
    他开口带了真气,不知运了什么法门,声音直叫山头所有人都能听见:
    “奉真武祖师令,请今日试剑大会。武当六宫三代弟子皆可参加。此次比试,以武会友,点到为止,还望众弟子莫伤了同门之谊。”
    剑坪场十分宽绰,虽然地面有些高低不平,但面积却有足球场一般大。
    各宫弟子们平时便多有切磋比试,此时便是各自去寻“好友仇家”,各自化解其恩怨情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