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第 1 / 3 页)
    ——可臣,是陆隐。
    陆隐仰着头,目光灼灼地看着他的帝王,冥冥中知道,如果他退让了,就会退让一辈子。
    后来,废除胡荻奴制度以陆隐的坚持而得以实施,那时那对君臣都不知道,这是陆隐命运走向悲剧的起始。
    只是明徽帝却在心里下来定论——陆隐实在是一个脾气很糟糕的人。
    可是陆隐身边的人,他的同僚,他的挚友,他的学生,却都说陆隐私底下的脾气还不错,他便有些分不清,他记忆里的那个陆隐是否只是因为记忆偏差夸大了。
    ◇◆◇
    变法实行的第三年,北方番王起兵造反,打得是“清君侧,兴王权”的旗号,矛头直指陆相,醉翁之意却是在于新政触了他们的逆鳞。
    明徽帝第一次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第一次意识到把陆隐放在风头浪尖有多可怕,那很可能会要了陆隐的命。
    陆隐任性地把他的命悬在他的千秋社稷上,他却任由他胡闹,甚至不能出面去替他挡一挡那向他射来的箭。
    是年,明徽帝被迫废除新政。
    青年时的明徽帝是一个极度有胜负欲的人,他不能接受失败,可是陆隐陪着他,跌落悬崖,他觉得在悬崖下,也不错。
    一对年轻的君臣,一起逃过明枪暗箭,一起趟过刀山火海,什么话都已经不必再说,彼此心照不宣。
    “皇上,新政没有错。”
    那是陆隐第一次主动来握帝王的手,干燥温润,指节分明,分明是一双文人的手,其实根本不是一双替君王捉刀的手。
    明徽帝也会想,陆隐甚至都没有他高大,他却把这千钧重担负在他一人身上,实在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这万里山河有那么多人,他们身上的重担可以轻些,也不要紧。
    他第一次开口,“倘若……”
    没有倘若。
    陆隐看向他,满怀着一生最赤诚的火焰,在这凄风冷雨中也不曾熄灭,他永远记得这一个眼神,提醒在往后的岁月中,也要用同样温暖和炙热的目光注视着他的百姓,因为陆隐曾这样爱着他的百姓。
    “可臣,是陆隐。”
    他是陆隐,就没有倘若。
    新政执行又废止了三次,每一次,陆隐都孤注一掷,一意孤行,到了最后一次,连帝王也不能保住他。
    陆党谋反,证据确凿。
    他记得最后一夜,陆隐前来告别他的帝王,明徽帝心中悲怆,不肯掀开珠帘。
    陆隐第一次没有顶嘴,他说,“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