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外室美人 第37节(第 2 / 5 页)
驳,但京兆尹杜怀忠毕竟秉性老实庸懦,选择在陛下发话之前,自请失职之过。
皇帝已封笔罢朝,有要事方宣臣子到紫宸殿前殿商议。
他太清楚江家“谋反”内情,因觉江音晚虽是江家人,不过一个女子,掀不出风浪,对此事并未太过上心,只下口谕小惩大诫,罚杜怀忠闭门思过。
本以为此事就此了结,熟料廿九,便有朝臣上奏,参太子疑似窝藏逃犯,称有人看见失踪的江音晚就在太子私邸。
上奏的亦是赵氏党羽。虽无证据,显得过于急切,但皇后知道从核验“潋儿”尸身起,此事迟早瞒不过太子,为免他有所防备,必须速战速决。
此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说,是勾结逆贼,往小了说,不过私藏了一个教坊女子,虽与太子一贯的冷情寡性不符,但只属私德有亏。
皇帝本就忌惮太子,自然希望将此事往重了定。即便他心中清楚,太子与江家,不会有所牵扯。
裴策这两三日,为保江音晚,周旋于紫宸殿和朝臣之间。此事并无实证,是否追查,如何定夺,一切全在圣心。
裴策既要阻止皇帝再查,又不能显出自己对江音晚的在意,以免为她招来祸患,只能引导皇帝觉得自己是担心被扣上勾结逆贼的罪名。
他知道皇帝真正意图,根本不在于江音晚,而在他手中权柄。于是向皇帝让渡出一部分朝中势力,终得以在心照不宣中将此事揭过。
最后皇帝在紫宸殿前殿,亲口以“无稽之谈”驳斥了赵氏党羽的奏折,后将从太子手中收拢的这部分权柄,大多转移至三皇子裴筠手中,二皇子裴笃亦得十之二三。
此举无疑表露了皇帝重新扶持三皇子之心。而赵氏一党虽受驳斥,二皇子却得了好处,朝臣亦窥见其中皇帝态度,其实是嘉许上奏之举。
君王对储君权柄的忌惮,经此事更分明地展露于朝堂。而此时三皇子党,也总算摆脱了江家失势后全然被动的局面,但尚无力与太子抗衡。
短短两三日间,朝堂棋局,是更加莫测,还是变得明晰,各在人心。
*
休养至除夕,江音晚恢复了精神,只是心绪仍委顿。
除夕夜,宫中宴饮,裴策前几日不曾过来,今夜更不会至。她让各人都不必守着她,自去热闹便可。
唯潋儿和秋嬷嬷在寝屋里陪着她,称要一道守岁。其实江音晚明白,她们只是担忧自己独自伤怀。
午后开始的雪,纷扬如絮,至夜里已积了厚厚一层。牙雕灯笼映照在庭院,地面银粟万
皇帝已封笔罢朝,有要事方宣臣子到紫宸殿前殿商议。
他太清楚江家“谋反”内情,因觉江音晚虽是江家人,不过一个女子,掀不出风浪,对此事并未太过上心,只下口谕小惩大诫,罚杜怀忠闭门思过。
本以为此事就此了结,熟料廿九,便有朝臣上奏,参太子疑似窝藏逃犯,称有人看见失踪的江音晚就在太子私邸。
上奏的亦是赵氏党羽。虽无证据,显得过于急切,但皇后知道从核验“潋儿”尸身起,此事迟早瞒不过太子,为免他有所防备,必须速战速决。
此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说,是勾结逆贼,往小了说,不过私藏了一个教坊女子,虽与太子一贯的冷情寡性不符,但只属私德有亏。
皇帝本就忌惮太子,自然希望将此事往重了定。即便他心中清楚,太子与江家,不会有所牵扯。
裴策这两三日,为保江音晚,周旋于紫宸殿和朝臣之间。此事并无实证,是否追查,如何定夺,一切全在圣心。
裴策既要阻止皇帝再查,又不能显出自己对江音晚的在意,以免为她招来祸患,只能引导皇帝觉得自己是担心被扣上勾结逆贼的罪名。
他知道皇帝真正意图,根本不在于江音晚,而在他手中权柄。于是向皇帝让渡出一部分朝中势力,终得以在心照不宣中将此事揭过。
最后皇帝在紫宸殿前殿,亲口以“无稽之谈”驳斥了赵氏党羽的奏折,后将从太子手中收拢的这部分权柄,大多转移至三皇子裴筠手中,二皇子裴笃亦得十之二三。
此举无疑表露了皇帝重新扶持三皇子之心。而赵氏一党虽受驳斥,二皇子却得了好处,朝臣亦窥见其中皇帝态度,其实是嘉许上奏之举。
君王对储君权柄的忌惮,经此事更分明地展露于朝堂。而此时三皇子党,也总算摆脱了江家失势后全然被动的局面,但尚无力与太子抗衡。
短短两三日间,朝堂棋局,是更加莫测,还是变得明晰,各在人心。
*
休养至除夕,江音晚恢复了精神,只是心绪仍委顿。
除夕夜,宫中宴饮,裴策前几日不曾过来,今夜更不会至。她让各人都不必守着她,自去热闹便可。
唯潋儿和秋嬷嬷在寝屋里陪着她,称要一道守岁。其实江音晚明白,她们只是担忧自己独自伤怀。
午后开始的雪,纷扬如絮,至夜里已积了厚厚一层。牙雕灯笼映照在庭院,地面银粟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