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夫人日常 第177节(第 2 / 4 页)
母亲亲厚,那她对随姐儿自然也会与别个不同。
若是随姐儿嫁到了她们家,那么她家就有与别家争抢宗族差事的一拼之力了。
如今她们见一切果如她们所料,她儿媳凭借着与夫人的关系拿下了这门差事,她们家在族内的地位也因此上升后,自然心满意足。
至于其他在京内的李氏族人纵使有些不满,可看在老太君的面子上也不敢说些什么。
那些族人们只好对随姐儿的婆婆说些酸话。
随姐儿的婆婆也是个通透的性子,她自知自家已经得了好处,自然不会和那些族人们争辩。
无论族人们说什么,她都只低着头不说话。
长此以往下去,那些族人们也觉得没意思,便也不说了。
自随姐儿帮着魏若处理族中事务后,就常带着丫鬟们来安国公府理事,她和老太君、老夫人以及魏若等人的关系也越发的亲近了起来。
老太君和老夫人以及魏若等人也时常补贴她些东西。
随姐儿婆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随姐儿的婆母知道她们家之所以有此机缘,全赖魏若和王芳的关系,且随姐儿的父亲彼时已经取中了进士,她弟弟读书也很有资质。
因此随姐儿的婆婆并不像一般妇人那样防着儿媳的娘家,反而经常打发下人往王芳家送东西。
王芳也是个知事的性子,随姐儿的婆婆打发人送银钱她并不肯接,可要是送些吃食或是书籍之类的东西,她就肯接了。
随姐儿的婆家也因此更高看王芳一眼了。
两家的长辈都是知理的性子,且两家的子孙也都是踏实肯干的性子,这日子自然越过越好。
老太君和老夫人等人眼看着王芳家和李浩新家就这么起来了,自然心中感慨。
老太君就对魏若道:“可见这日子是人过出来了,这些事咱们以后要说与晚辈听,让他们知道就算日子再苦,只要家里人都明白事理,踏实肯干,这日子总会过起来的。”
魏若也深以为然。
她自嫁到安国公府后,看到了不少人家的悲欢离合。
那些能把日子过好的人家,无一不是明白事理且踏实的人家。
而那些过不好日子的人家,则各有各的缺点。
魏若便把她的这些感悟记了下来,预备着以后说与子孙知道。
李浩淼在无意间看到魏若写的这些人情道理后,就说这其中有些道理可以写到李氏的家规中,以备后人警戒。
写家规这样的事情,在家族
若是随姐儿嫁到了她们家,那么她家就有与别家争抢宗族差事的一拼之力了。
如今她们见一切果如她们所料,她儿媳凭借着与夫人的关系拿下了这门差事,她们家在族内的地位也因此上升后,自然心满意足。
至于其他在京内的李氏族人纵使有些不满,可看在老太君的面子上也不敢说些什么。
那些族人们只好对随姐儿的婆婆说些酸话。
随姐儿的婆婆也是个通透的性子,她自知自家已经得了好处,自然不会和那些族人们争辩。
无论族人们说什么,她都只低着头不说话。
长此以往下去,那些族人们也觉得没意思,便也不说了。
自随姐儿帮着魏若处理族中事务后,就常带着丫鬟们来安国公府理事,她和老太君、老夫人以及魏若等人的关系也越发的亲近了起来。
老太君和老夫人以及魏若等人也时常补贴她些东西。
随姐儿婆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随姐儿的婆母知道她们家之所以有此机缘,全赖魏若和王芳的关系,且随姐儿的父亲彼时已经取中了进士,她弟弟读书也很有资质。
因此随姐儿的婆婆并不像一般妇人那样防着儿媳的娘家,反而经常打发下人往王芳家送东西。
王芳也是个知事的性子,随姐儿的婆婆打发人送银钱她并不肯接,可要是送些吃食或是书籍之类的东西,她就肯接了。
随姐儿的婆家也因此更高看王芳一眼了。
两家的长辈都是知理的性子,且两家的子孙也都是踏实肯干的性子,这日子自然越过越好。
老太君和老夫人等人眼看着王芳家和李浩新家就这么起来了,自然心中感慨。
老太君就对魏若道:“可见这日子是人过出来了,这些事咱们以后要说与晚辈听,让他们知道就算日子再苦,只要家里人都明白事理,踏实肯干,这日子总会过起来的。”
魏若也深以为然。
她自嫁到安国公府后,看到了不少人家的悲欢离合。
那些能把日子过好的人家,无一不是明白事理且踏实的人家。
而那些过不好日子的人家,则各有各的缺点。
魏若便把她的这些感悟记了下来,预备着以后说与子孙知道。
李浩淼在无意间看到魏若写的这些人情道理后,就说这其中有些道理可以写到李氏的家规中,以备后人警戒。
写家规这样的事情,在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