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7)(第 6 / 6 页)
骥本人都还在犹豫,是要另辟蹊径选择身为流量的白彦,还是合作之前的一位资深男演员。
    而这些撰稿人就是知道。更可怕的是,通稿在这种角色没定的时候放出来,无疑是给他当头一棒选角色这件事,天知地知,他知刘骥知。而这种满天飞的一看就知道有人操控的通稿,在他人看来,只有一个可能炒作。
    利用舆论的力量宣扬自己如今的地位,并且提前让大众以为他们即将合作。这样,在抉择人选之时,他刘骥就可能因为舆论的倾倒,更多可能地选择白彦。
    但实际上,这样的透支炒作往往会适得其反。尤其对刘骥这样对大流量本身就有点偏见的导演而言,这样的操作就是用流量操控他,就是往他收藏的古董花瓶里倒泔水,他自然是不能容忍的。
    谁都知道刘骥有精神洁癖,他曾经接受采访时说:凡是能静下心来创造角色的演员,没有演不好的。
    心不静,不可能有好角色。
    而但凡他把恶意炒作跟白彦联系到一起,那么这部电影,基本就是黄了。
    公司的一圈人疯狂打电话过来,询问到底是不是空穴来风。白彦听得出来,他们兴奋得几乎要从手机里爬出来抓他他们没意识到这件事膨发的后果,只以为真可能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