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第 2 / 3 页)
实在太小了,出于安全考虑,没有一个人在意他的意愿,一院子人将他守得严严的。整日被禁锢在院子里,好悬没闷死他,只能死命的看书背书。
    等到了永宁侯身边,别看侯爷定的规矩挺严,但也许是因为武将出身不善文墨的缘故,他对韩缜在经文上的学习不什么严格,一切随韩缜自觉。倒是扔给了他几本兵书,要求他精读熟背,时不时的给他讲解一两段。韩缜在前世就爱交朋友,好交朋友,他最喜欢的就是呼朋唤友,一大堆人热热闹闹的。觉得人生要是没有朋友,那简直就是寂寞如雪啊!等永宁侯准许他出门,配上高大的护卫,安全有了保障,韩缜就开始尽情的浪了!
    9、第9章
    远的地方侍卫也不敢带他过去,就在侯府附近闲逛。那侯府出门就是荣宁街,那整条街道上不光住了永宁侯府一家,两边俱是勋贵世家,都是祖辈跟随□□左右,一路打江山过来的,而得以以功封爵,大都不是老亲,就是世交。
    而这些以军功起家得以封爵的勋贵,大都面临着永宁侯府同样的尴尬,那就是在开国时期被重用的武将,随着局势稳定天下安定,渐渐没有了用武之地,甚至慢慢的会被上位者排挤忌惮,失去了手上的权柄。如果后代子孙不争气的话,甚至还有被抄家夺爵的下场。空有爵位,而没有实权,在朝上没有了说话的余地,不被国家需要。
    如永宁侯,他不愿放下军中的势力,所以着重培养永宁侯世子,给儿子结亲有实权的长宁侯府,甚至不惜送上战场拼军功以求晋升。好在永宁侯世子自己就是一个强人,没有贪恋富贵温柔乡,而是毅然上了前线,不惧关外苦寒沙场凶险,坚守关隘英勇杀敌。
    同时永宁侯也看穿了朝廷稳定之时,更需要的是文臣治国,所以他也是希望其余的子孙能上进,如果能够走通文官的路,给家里改换门庭,也算是多了一条出路。可惜的是,永宁侯的余下四个儿子从武不行,学文似乎也少了一点天分。至今能支撑门庭的还是永宁侯世子,想要改换门庭恐怕只能看下一代了。
    而其余的勋贵世家也都在慢慢没落,要不是就有像永宁侯那样不甘心的往军中使力,或者到处联姻找关系,谋求一官半职,也有干脆下决心弃武从文的,不一而足。更差的甚至没了爵位沦为平民,卖祖业家产维持生计也不是没有。
    但无论怎么说,只要还有爵位在,虽然比不得文官有实权,但比起普通百姓来说,勋贵世家还是令人可望而不可即,是让常人仰望的存在。
    如里的贾家,已经渐渐没落,还不是挥霍无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