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2(第 2 / 3 页)
兴修水利,那是造福子孙万代的好事,有百利而无一弊。
    我们H县境内除了青龙山均是干石山藏不住水,下雨发洪水,天干起大旱,有的地方吃水也有一点困难。毛主席的时代,动员广大群众,在各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特别是遍布全县的绕山水渠,在当时极大地改善了全县人民的生活。可是自从分田到户以来,田分了人心也散了,农田水利工作不客气地说出于瘫痪甚至倒退状态,山塘、水库堰塞,尤其是绕山的沟渠断漏严重,大部分失去了原来的功效,假以时日,这将严重影响老百姓的生活甚至生存。
    89我们这下了一场并不算很大的雨,东部山区各乡已经受到不小的损失,若是遇上暴雨大旱年份怎么办?其时,作为主管农林的副县长,我曾经在县委会上大力呼吁过,可是,我的呼吁得不到重视,大家被粮食年年增产的表象所迷惑,认为我在危言耸听。
    可以说,兴建水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现在山上已经有村庄再次吃不上水了。
    但是,重新兴修水利谈何容易啊!
    那时已经兴起了打工潮,乡下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生产劳动力也是稍显不足,兴修水利的人员从哪里来?再者,老百姓对分田到户理解有误,认为从此各顾各了,人心随之也散了,要想将大家的心重新收拢到一起确实有点困难。市场经济时代,民众做点什么都伸手要钱,水利建设本身也需要钱,可是,县财政那里拿得出那么多资金哪?
    虽然我铁了心要兴修水利,可是,诚如上面所言,这其中还有许多问题没办法解决。一天,我去了老县长父亲那儿,他老人家看我心事重重的样子,问我遇上了什么难题,我便将自己的心事和盘托出。
    “没钱没人是不是?我们当年打仗枪都没有,不也取得了最后胜利。那时候哇,老百姓那个热情,只要有口饭吃,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父亲又叹道:“现在的人哪,唉!”
    就是老县长父亲无意中说出的这句话提醒了我:谁说现在的老百姓不行?关键是你怎么去做,做对了、做好了百姓也是拥护的。于是我心中有了新的方案。
    回到县府,我便找几个县委常委开会,提出我的看法,没想到,当场便被他们否定。
    康副市长首先不同意我的做法,说时代不同不能再这么蛮干了。我说,时代是不同,可是,老百姓的利益永远没有改变,永远要摆在第一位!
    曾副市长也说,林书记,您这么做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可他们未必理解呀。我说,他们迟早会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