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6章 改革军制(第 2 / 3 页)
命的做鸟兽散。
    经历宛城之战,赵弘已然是看得透透的了的,所以当有第一户百姓开始投靠他的时候,他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将黄巾军这个抱团取暖式的抢劫团开凿成一支既能英勇作战,又能不使不得不带着一道走的老弱妇孺成为累赘的真正的英勇善战之师呢?
    之所以一定要带着老弱妇孺一道走,那是因为这些老弱妇孺都是青壮的家眷,不带着一起走,那他们将都变成官军的刀下之鬼。
    历史上有那支军队和黄巾军的处境相似却又能战无不胜的?
    有!
    那便是蒙古军队。
    蒙古人号称是马背上的家园,他们连家都在马背上,那就别说是家眷了。
    当然,蒙古族有蒙古族的优势,汉人有汉人的特点,赵弘当然不可能全盘照搬蒙古人的制度。
    就在赵弘准备南下迎战由张超率领的朱儁麾下的四万精锐汉军的时候,他便将十万多人中十六至二十五岁的青壮全部编成军队,得八千人。八千青壮加上原有的七千五百人共计一万五千人上下,编成五个军,每个军设置一名都尉、一名司马、一名侍中。都尉负责指挥作战,司马负责整顿军纪,侍中负责提拔有功将士。
    家眷则十户任命一名十户长,百户任命一名百户长,千户任命一名千户长,负责理民。
    另外在民户之中又将二十五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的男性挑出来,约莫六千余人,平时为民,战事紧张时为军,主要负责协助作战与护卫家眷的安全。
    此乃黄巾军的主要后备力量,称之为农兵。
    再另外将三十五岁以前,五十岁以下的男性挑出来,约莫两千余人,主要负责家眷的安全与治安,万不得已时,也需上阵前厮杀。此等兵源称之为护农兵。
    对于赵弘的这种整编,别说刘石、黄龙、黑山和于氐根没有见过,就是甘宁也是闻所未闻。刘石等人觉得赵弘这是没事瞎折腾,甘宁则认为,赵弘的想法是十分正确且有必要,只是有没有功效,则需要通过实战来检验。
    可是实战之后,如若胜了,那在他们的眼中,赵弘是天才,如若败了,性命能不能保得住,且是两说了。
    朱儁的司马张超暂代了朱儁的职务后,兴奋异常,终于轮到自己露一手了。朱儁离职,张超接到了大将军何进召其立刻率兵回援虎牢关得军令以后,他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调兵遣将,准备撤离汝南,回师虎牢关。
    张超虽然才干有限,但是他却清晰的知道,自己接替了朱儁的官职,可是并没有接替朱儁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