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6(第 2 / 3 页)
最末尾。
    少年的意气与方外的爽阔糅杂于他一身,在一众蓄须而仙风道骨的中、老年里,俊秀而萧肃,像棵小白杨似的,格外的显眼。
    那引路道士打量了他四、五回。
    谢守拙只当作没有看到一般,眼观鼻、鼻观心地跟在他身后,走完了最后一级台阶。
    巍巍升龙台,峨峨问仙殿。
    一踏上百尺高的升龙台,浩荡的天风刹那间席卷而来,鼓荡的襟袍在风中猎猎作响。
    峨峨高耸的庑殿顶镶入青天与白云之间,明金色的琉璃瓦反射着日光,刺得人眼目生出痛意。
    天风吹过檐下的铁马,发出清脆而悠远的声响。
    袅袅如仙云的烟气从大开的朱红色殿门中流淌而出。
    队列中忽然传来低而嘈杂的声响,排在中间的一个道士大约是因为难以承受这煌煌不可逼视的天威,忽然昏厥过去,引发了一小阵骚动。
    但那声响也很快就平息了,那道士像是个破旧的麻袋似的,被戍卫在殿前的金吾卫利落地拖了下去。
    风在高台上盘旋呼啸,谢守拙垂着头恭谨地站在那里,静静地等候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有金吾卫上前来,重新搜查了他的衣衫里外有没有藏着凶器,连髻上的簪子都没有放过,仔细地查过一遍之后,才示意他可以过去了。
    赤着脚的宫娥柔软的足底走在地上丝毫没有声响,手中提着青玉雕成的莲花宫灯,引他从侧门进入殿中。
    重重叠叠的青色积雪纱帐幔随着穿堂的风飞舞翻卷。
    广阔而深邃的大殿中央,立着一尊高大、厚重的青铜丹鼎,流水似的白烟从上方的鼎口涌动,又沿着鼎壁倾泻而下。
    大燕朝的帝君就盘膝坐在铜鼎前方的蒲团上,微微合着眼,面上的神色在垂落的轻纱遮掩下难以窥视和揣摩。
    谢守拙微微屏息。
    引路的宫人像忽然出
    现时一样悄然地退了下去。
    他伏下身去,感受到庆和帝的平和而淡漠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
    数代以来,燕朝君王对佛道的态度一向亲而不狎,皇帝本人表现出对宗教的信仰,是从世宗天授皇帝开始的。
    庆和帝年轻时也曾态度淡薄。
    但自从庆和七年,羌人险些再度叩关而入之后,皇帝就开始逐渐地亲信起道士来。
    这种亲近,在庆和十八年之后变得尤为鲜明。
    十八年秋,皇帝不顾中书令的一力劝阻,征发民夫十万,在宫内筑百尺高台,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