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下乡后[七零] 第18节(第 2 / 5 页)
    其次,木棚盖了三层,最顶上一层是稻草,稻草下是一排排木板和蓑衣,最下方才是塑料膜。
    宁渝也对乔茗茗心悦诚服,她是真能把蓑衣编得无比密实,倒了三杯水,愣是一点都不透。
    小夫妻俩你夸我我夸你,仿佛对方在这五天里都完成了什么媲美挖水库建大坝的工程。
    如今两个木棚倒也能称得上是厨房和厕所了,虽然只是临时的,但也很不错不是吗?
    厨房厕所一左一右,隔离得远。
    为了方便再过几个月就不方便的乔茗茗走动,宁渝找了许多废弃的瓦片和鹅卵石,在厨房和厕所之间铺出一条不易滑的道出来,再把土给压实喽,一切便这么大功告成!
    乔茗茗很开心!
    她表达开心的形式就是时不时对宁渝来个亲亲,以及做饭和上厕所的频率直线上升。
    宁渝:“……”
    挺好,这么来看厨房厕所搭得都挺值的。
    木棚搭完的第二天,朝霞漫天。
    古人曾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村里懂得看天象的老人都说这是快要下雨了,还好集会是今天。
    在如今这个年代,集会是对买卖管控得稍微轻一些的时候。
    据宁渝解释,此地的县城集会每一个月才有一次,村民们带着家里的农副产品到县城,先出售给县里农场品收购站,这天里收购站大多都会收购。
    紧接着收购站再把东西运到供销社等地方,就能对外卖出。
    所以老周头才提醒乔茗茗今日要早晨五点出发,因为大家都是拎着东西要去卖的,去晚了收购站收满了咋办?
    除了县城外,镇上也有集会。
    镇上的集会就比较简单了,每月农历的初一、初六、十一、十六等每隔五天的日子就有一次小集会。
    “镇里集会上有时也能买到好东西。”
    略微颠簸的驴车上,周苹果悄声和乔茗茗解释这些。
    半个小时前,乔茗茗迷迷糊糊起床,全程游离的被宁渝带着去洗脸刷牙,被屋外冷风一吹,又吃了两块空间里存着的葱花饼后,她就精神抖擞了。
    屋外天还未亮,远方天际处露出一抹鱼肚白。
    凌晨四点多的风吹得人不禁搂紧身上衣服,乔茗茗这会儿短袖外还披了件长袖外套呢,竟然还觉得有点寒冷。
    “要不要回去多加一件?”宁渝牵着她出门,搓搓她的手问。
    夫妻俩走在去往村口的小道上,小道里时不时能听到各种鸟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