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天下大同,人人同义(第 3 / 6 页)
楚煜之近些年怎么样?”姜望随口问起故人。
    在所有渐行渐远的过客里,楚煜之是令他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位。这是一个敢在楚国说“国弊在世家”的人。
    左光殊放下酒杯,拿起筷子:“就那样吧。他在朝堂上的前途基本绝了,没有向上的可能。不过他自己牵头,建了一个同义社,发展得还挺有声势,里面骨干成员,多是下层军官。”
    “同义社。”姜望咂摸了片刻:“他们的结社纲领是什么?”
    左光殊道:“天下大同,人人同义。”
    这小子嘴上表现得不很在乎,实际上却还是颇为关注楚煜之的发展的,不然也不会对这个同义社这么清楚,张口就能说出纲领。
    姜望按着酒杯:“好大的一句话。”
    左光殊已不是当初那个青稚的少年,他是大楚小公爷,注定要担起左氏的人,对于同义社,他有自己的认知:“结社的纲领只能大一点,太具体了这个社办不下去。”
    姜望又问:“他现在修为如何?”
    左光殊道:“还是外楼境。现在分心社务,估计更难神临了。”
    楚煜之本也是有着大好前途的青年,是军中后起之秀,楚国年轻一辈里叫得上名字的存在。现在基本全方面落后于同辈,盖因他走上一条注定艰难的路。
    他真刀真枪的赢得了山海境名额,却在山海境里一无所获,注定要面对权贵的压力。他于山海境神魂受损,却拒绝了左光殊的元魄丹。他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拒绝了左光殊与屈舜华的友谊,誓言要为楚国的平民开一条路——
    如今,他自己都没能往前走几步。
    现实总是超乎想象的残酷。
    而理想的光辉,又能照耀到何时呢?
    姜望一声轻叹,没有说话。
    他当然不会瞧不起楚煜之。
    楚煜之这样的人,只要愿意低头,什么都不会缺。
    越是境况艰难,越能说明他的坚持。
    “大哥很关心他?”左光殊问。
    “他是一个找到了自己道路,并坚持前行的人。”姜望说道:“世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存在,会很寂寞的。”
    “你觉得他能成功吗?”左光殊心里是有答案的,但他还是这样问。
    “不走到最后一刻,谁能说这就是终点呢?”姜望莫名想到了倒在不赎城的萧恕,慢慢说道:“至少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坚持自己的正确。仅这两点,已胜过世上太多人。值得一份尊重。”
    芸芸众生,蒙昧者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