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 进城(第 9 / 10 页)
已经开始暗中建立另一支不为人知的政治力量,这些事情都是临近他的大限之期一年左右,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
    杨凌在有意识的削弱内厂、掏空内厂,让它渐渐变成一个空壳,各种势力各有归属,统一在内厂这个壳子下边办事,但是一旦自已不在了,这些势力的最高领导者就可以迅速切断和内厂的联系。
    欢天喜地赶来接手内厂的某位公公将发现他接手的内厂,比起当初苗逵的受气西厂还要可怜,什么都没剩下,可能还要替内厂支付欠着王侯公卿、皇亲国戚的大笔生意资金。
    杨凌不想做枭雄,他的行为一旦被侦知,几乎可以被视作大逆不道,但是他必须保证自已的心血不要因人而废,至少也要保留一份火种,但求问心无愧而已。
    那封信最主要的作用,就等于是传位密诏,如果个人的生死是命中注定,他在意的不是成绮韵如何掀起腥风血雨为自已报仇,而是想尽办法保证造福万民、延惠后世的国家大计能够进行下去。
    同时,他也深知成绮韵的个姓,如果知道自已被人所害,仅凭她现在掌握的力量,和她的智慧、心计和毒辣的心姓,就足以酿成难以想象的危害,她的报复恐怕不只是惨无人道四个字可以形容,只怕很多无辜者也要成为她的迁怒目标。
    杨凌把这么大的权利和遗感交给她负责,就是给她压上一肩责任,也就让她有了顾忌,是不惜一切地报仇,图个痛快,还是为了心上人的大计隐忍下来,顾全大局,那就全在成绮韵一念之间了。
    所以杨凌锦囊的第一步计划是移魂,移走内厂之魂,并要求成绮韵迅速接手,并把它控制起来。而他的第二步计划则是如果成绮韵是在执行第二步计划,那么就不会用这么温和的手段,也不会只对付刘瑾一人,想到这里,杨凌终于放下心来。
    城门在望了,虽然一路疾奔进京,四肢都酸痛的很,他还是打起精神,把欲折的腰肢直了起来。燕京城内乱了套,京城百姓汹汹罢市。各位官员被解送刑部大狱途中,百姓们送饭送茶,把他们当成了反抗刘瑾的大英雄。
    而翰林院、太学院的书生们则堵住了路口,誓死不放他们过去。路边一个小摊儿,摊主是冬天大同遇鞑靼进袭时逃难进京的一家人,亏了杨凌舍粥施衣,这才活过命来。
    听说大恩人死了,老头子知道感恩,请人写了‘万家生佛、音容宛在’两块竖幡立在那儿,纸幡哗啦啦直响,这些受气官儿看到正中间的奠字和‘恩公威武侯爷杨’几个大字,忽地想到自已这些人整天和杨凌作对,整天骂他狼子野心